(華盛頓16日綜合電)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克里敦促土耳其各方支持民選總統埃爾多安及其領導的政府。
奧巴馬和國務卿克里已通過電話,表示支持埃爾多安。白宮也在一份聲明中說,奧巴馬和克里同意土耳其各方應該支持民選政府,並保持克制,避免流血衝突。此聲明前,奧巴馬與國家安全班子舉行會議,商討土耳其局勢。
正在莫斯科訪問的克里周六說,美方會協助土耳其調查政變事件,並歡迎土耳其分享伊斯蘭教士居倫策劃政變的證據。
德國總理默克爾發言人推特發文指,土耳其的民主秩序必須得到尊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表明支持埃爾多安,並呼籲各方尊重土耳其民主制度和憲法。俄羅斯總統普汀呼籲土耳其政局應盡快恢復穩定。
或擾西亞歐洲局勢
土耳其政變失敗告終,惟多名專家分析,土耳其的政局如此迅速變化,但美國白宮竟全無掌握,這將嚴重影響北約、西亞以及歐洲局勢。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土耳其專家塔斯皮納爾說,現時最關鍵的是,難以確定今次軍事政變是由土國哪些部隊或將領發動或主導,事件最惡劣的結果,可能導致軍隊與平民,以及親總統埃爾多安的情報部門爆發衝突。這將令土耳其的經濟動盪,同時令國家形象受損,亦令埃爾多安尷尬。
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克里士基亦說,土耳其今次軍事政變,連同近年“伊斯蘭國”(IS)、英國脫歐等,都令人覺得西亞和歐洲局勢有逐漸失控的現象。
土耳其過去是北約與前蘇聯冷戰對峙的前線,如今則是對抗IS的重要據點,亦是除了美國外,北約中擁有最龐大地面部隊的國家,美國在當地多處設有基地,並配置先進裝備。
槍炮聲不斷
中國使館接大量求助電話
土耳其政變,巿內多處不斷傳出槍炮聲,中國駐土耳其使館透露,目前已收到很多中國人申請領事保護的電話,暫時未有中國人受傷的報告。
中國駐土耳其使館職員接受內地《環球時報》訪問時稱,目前已接到大量求助電話。使館職員更指,當地不斷傳出槍炮聲,“不光槍聲,炮聲都有”。
使館在官方網站稱,目前當地局勢非常嚴峻複雜,敦促當地的中國公民及華人華僑停止外出,保持鎮定,遇突發情況可撥電話求助。
憂墜機砸毀房屋
土國華人:心臟快跳出來
傳媒訪問時表示,“家外面突然發出很大聲響,有好多人哭的聲音,還有女的尖叫的聲音,摻雜著玻璃破碎聲音,我好害怕”。
米拉表示:“剛躺下準備睡覺,一下子有那么大聲音,我以為爆炸了呢!心臟都快跳出來了。我嚇得都從床上站起來了。”
她又表示,不少鄰居都出門查看,外面發出的巨響持續足足5個小時,后來有警車趕到。由于政府軍表示派出F16戰機,成功擊落一架叛軍的直升機,她擔心下一架擊落的直升機會不會擊中其房子。
米拉又擔心,由于自己的母親近來剛到土耳其旅遊,她也不清楚母親能不能順利回去。現在她最想做的就是安安靜靜地睡一覺,“希望明天一切安好”。
伊斯坦布爾機場恢復正常
土耳其發生政變,原定飛往土國班機相繼改道,伊斯坦布爾的阿塔圖克機場一度被取消所有航班,不過,土耳其航空說,阿塔爾圖克機場運作恢復正常。
美國來往土耳其航班全數取消。
稍早班機全數取消
較早前,伊斯坦布爾的目擊者引述機長談話說,所有即將飛離阿塔圖克機場的班機全數取消,飛航追蹤服務業者FlightAware.com已列出週六和週日兩天有32個航班取消。
英國航空公司飛往伊斯坦希爾客機已改道至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德國漢莎航空飛往伊斯坦布爾客機則飛返法蘭克福。
長榮航班中途折返
英國航空官網說,這個週末準備前往伊斯坦布爾的旅客,恐須重新安排旅遊計劃。
台灣長榮航空也宣布,週六凌晨零時30分由桃園飛往伊斯坦布爾的BR79航班,折返桃園機場。
回顧4次軍事政變
1960年4月27日,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傑馬勒·古爾塞勒將軍發動政變,推翻時任曼德列斯政權,並出任臨時總統、總理兼國防部長。1961年10月大選后,軍人政權還政于民。
1971年3月12日,因不滿土耳其各種激進組織出現,土耳其軍方向蘇奈總統和國民議會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要求建立“一個強大的可信賴的政府”。當天,1965年開始執政的德米雷爾正義黨政府被迫辭職,史稱“備忘錄政變”。
1980年4月,土耳其選舉期間,由于左右勢力勢均力敵,選舉曠日持久,經濟形勢每況愈下。同年9月12日,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科南·埃夫倫發動武裝政變,宣佈解散議會和內閣,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接管國家權力。埃夫倫將軍自任國家元首,建立軍政府。
1997年6月18日,在軍方的強大壓力下,宗教色彩濃厚的總理埃爾巴坎被迫辭去職務。
新聞分析
土耳其為何多發政變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土耳其平均每10年就要發生一次軍事政變烈。人們不禁要問,土耳其為何政變多發。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大洲,國土包括西亞的小亞細亞半島和南歐巴爾幹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歷史上,土耳其是幅員遼闊的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從19世紀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一百多年間,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亞洲、非洲和歐洲地區紛紛獨立,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
總兵力達60萬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土耳其發生革命,其領導人是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因此這場革命被稱為“凱末爾革命”。凱末爾本人是軍人出生,早年曾參加主要由軍人策動的青年土耳其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因指揮保衛海峽戰役擊敗英法聯軍而名聲大振,成為民族英雄。
從本質上看,“凱末爾革命”具有軍事政變的性質。這場革命中誕生了土耳其共和國,而軍人一直在共和國的政治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軍隊實力強大。
該國被譽為西亞和西亞地區除以色列之外,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
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約,其軍隊被認為是北約第二大常規部隊,總兵力約60萬。強大的軍事力量一直不甘于置身政治生活之外,這是土耳其屢屢發生軍人干政甚至軍事政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政變多發導致政局動蕩,也給土耳其的國家形象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世俗派與宗教派鬥爭
土耳其的絕大多數國民都信奉伊斯蘭。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歷代君主們為了維持其統治合法性和正統性,不僅把伊斯蘭奉為國教,採納政教合一政體,而且在全國推行伊斯蘭化教育。
凱末爾建立現代土耳其之后,嚴格執行政教分離,軍人也成為政教分離政策的堅定捍衛者。
但是,由于文化和歷史傳統,宗教對土耳其政治生活的影響一直很大,一些政治人物在成為國家領導人后,或明或暗地企圖把一些宗教教義引入施政綱領,從而引發世俗開明派與宗教保守派的鬥爭,同時觸動土耳其軍人的敏感神經。
這是導致土耳其多次發生軍人干政甚至軍事政變的另一個原因。
土耳其國土的大部分位于亞洲,而且其歷史和文化都有著濃郁的東方色彩,但是很多土耳其人卻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歐洲國家和西方世界的一員。
這種情況也導致土耳其的政治,傾向經常在東方與西方之間搖擺不定。一旦國家政策向某一個方向過分傾斜,就有可能導致政局混亂,這個時候,土耳其軍隊往往會介入發揮作用。這是土耳其難以消除軍人干政陰霾的第三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