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无不言‧周锦聪:飞翔的小王子──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动力
“真正有意思的是那样一种书,你读完后,很希望写这书的作家是你极要好的朋友,你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他。可惜这样的书并不多。”
以上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声。他最爱看的书,是那种至少有几处是别出心裁的。遇到这样的书,他恨不得作者是自己的朋友,随时跟作者交流——这就是读书的乐趣。
像霍尔顿这样的青少年似乎越来越少了。很多青少年在迷什么书?面子书。
面子书是本大书,但鱼目混珠,一不小心就把鱼目当珍珠了。
面子书是本大书,但人人可写,一不小心就卷入无聊的笔战了。
苦闷的青少年,似乎较热衷于面子书世界,按赞、求赞、按赞、求赞……当一个人一天超过三小时浮沉于茫茫的面子书海洋,算不算慢性自杀?
青少年不喜欢阅读,原因何在?
因为他们自小就不曾接触到好书,不曾享受到阅读的快乐。看看父母大力推荐的书目吧:参考书、模拟试卷、每月备考练习……结果,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带回一大堆功课,周末和补习班还要去爬一山又一山枯燥的参考书,变得很“怕书”。
相比之下,芬兰教师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父母最大的期待,也是多陪着孩子阅读——当然,肯定不是参考书!
芬兰的每个准妈妈,都会得到社会福利局发送的“妈妈盒”,里头除了形形色色的婴儿衣物用品,还有一样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好礼物——一本“诗歌绘本”。绘本用厚纸板做成,色彩艳丽,很吸引婴儿。芬兰政府鼓励父母常拿着绘本对孩子念歌谣,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吸收语言韵律节奏,奠下语言学习的基础。
芬兰更是全世界图书馆最密集的国家。芬兰父母常推著推车或背着孩儿,在图书馆的儿童区里亲近好书。图书馆每周也定下说故事时间,邀请父母带孩童来听故事,父母们的反应都很踊跃,孩子们也乐在其中。
我深信,当孩子沉醉于美丽的故事里,当一个孩子读书读到“很希望写这书的作家是自己极要好的朋友”,阅读将是他坚持一辈子的好习惯。在国际学生评估(PISA)项目中,芬兰学生的阅读成绩排名常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不是奇迹,而是政府、父母、教师长年累月耕耘的成果。
话说我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的成绩,总是几乎垫底,我亲耳听到一个自认关心教育的人士提议:“要一雪前耻,我们应该给学生做大量的PISA模拟试题!”
我听了差点晕倒。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唯一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51年,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至今仍十分畅销。全书以出身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16岁中学生霍尔顿·考尔德的口吻叙述,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学生的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