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韦地:真医生假文青──伊格言的两本书
台湾作家伊格言来到书店分享的几个星期前,我读了他的长篇小说《噬梦人》和《零地点》。第一次知道伊格言,是刚接手书店的时候,那时候觉得自己书读得太少,对文学也不是很懂,刚好那时候伊格言出了一本名为《幻事录》的文学推介书,谈了马奎斯、村上春树、艾利丝孟若、骆以军等小说名家,我一读就非常喜欢,就在书店主打,也因为这样,在面子书上算是认识了伊格言,有小小的互动。
《噬梦人》是伊格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约是伊格言十年前创作的作品,在2010年由联合文学出版。那时还是新人的伊格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得到了台湾文坛大咖的联袂推荐,包括来自大马的陈大为、黄锦树、钟怡雯。
《噬梦人》是一部非常认真的科幻小说,兼具心理学、医学和文学背景的伊格言,以无比庞大的维基百科式注解,建构起一个2297年的世界。相比起伊格言这好莱坞式的豪华大作,骆以军的科幻根本就像预算有限的小独立电影。
阅读这本小说时,我反思著作者如此认真地虚构的动机。是否在一个纯中文的世界里,挤满精英的岛屿上,当许多题材都已被书写时,一个文字工作者因此感受到了虚构之必要,去建构一个自己心中或梦中或脑海里的庞大世界,在建构或虚构的途径追求一种文本上的美。
虽然伊格言在书后和骆以军的对谈里,说他仍是在指涉现实。
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又在网上看到许多人进入作者这世界后的观感,和对这虚构世界的回应。我突然有些感触,好像我们都被艰困的现实困住太久了。这国度的太多事情,需要还没有被人用华文书写,或是都没有人写,而有人写华文就已经很好了。这处境造成起跑点之不同,或许我们的写作,需要试着更深一层地去体会我们国度里的(或国度也是不必要的)虚构之可能,虚构之必要。
在《噬梦人》之后,我读了伊格言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零地点》。伊格言之前在面子书和我说我一定很快就读完了,结果确实如此,因为非常流畅,好看,让人上瘾似地一页接着一页地翻下去。
相较实验性强,比较接近纯文学,以虚构建立起巨大美学世界的《噬梦人》,文、医、心理兼具的伊格言在《零地点》里,面对现实而且火力全开。故事讲述台湾核四完工后发生核灾,整个台湾北部变成一座废墟,小说所运用的材料,都是我们熟悉的人事物,从马英九、苏贞昌、刘宝杰到台电。
通常写这种很靠近现实的小说,一不小心就会显得悲情而不美,太多无谓的控诉,或太多主观立场和动机。但伊格言处理得非常好,无论是要控诉什么,《零地点》首先仍是一部非常有娱乐性,而且非常好看的小说。
全书我最喜欢这段:“但他(刘宝杰)却突然笑出声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笑了又哭,边哭边笑。’我,我真希望我们今晚可以再来讨论外星人。’”
在家里的电视看了刘宝杰这么多年,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我竟然会被伊格言笔下的刘宝杰感动到想哭。
对我来说,这比核灾或政治还要更超现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