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靠它们谋生…… 珍藏工具,老行业留痕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当年靠它们谋生…… 珍藏工具,老行业留痕

高矮有序排列的木凳,还有砍木的砧板,是木屐制作的工具。
高矮有序排列的木凳,还有砍木的砧板,是木屐制作的工具。
管有祥手持火车站仓库秤货用途的长木枰。
管有祥手持火车站仓库秤货用途的长木枰。

报导:戴美清
摄影:胡传成
地点:萧隆兴路老店
(芙蓉23日讯)芙蓉萧隆兴路(新加坡街),不但老店多,更有许多走入历史的谋生工具,成为业者珍藏品!



新加坡街是华人传统行业的集中地,都是芙蓉人熟悉的老字号,

行业使用数十年的器具,随着岁月流逝,仍被完好保存。

承载无限回忆



当中有些行业已经不存在,例如木屐制作、木秤制作,这些手艺已经在发展洪流中消逝,但对老业者来说,那是他们当年为生活打拼的谋生工具。

《中国报》记者走访新加坡街业者时,获业者分享这批富有纪念价值的珍宝,例如制作木屐工具、收藏80多年的报纸、绝版木秤、秤铊、英国生产的磅秤、药店制药的石舂、百年老店万裕利的包装标志模具、英国制造的钥匙。

它们的价值不在于金钱的数额,而是一个行业曾经存在的印证,承载着业者无限的回忆与纪念,更是流传给下一代的故事。

管有爱:收藏两份旧报纸

民国十八年的报纸,超过80年的“老报”!

芙蓉萧隆兴路新云礼业者管有爱(61岁)收藏两份旧报纸,一份是新加坡《新国民日报》,报上印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廿七日”,也就是在1929年,至今87年。

另一份是香港《华侨日报》在“中华民国十六年八月十号”出版的报纸,即1927年的报氏,目前已有89年的历史。

数十年历史的报纸,已泛黄易碎,保留的并非完整版,在翻看时也须小心翼翼。

管有爱指出,这是他在收拾旧物时发现的旧报纸,由于出自民国10多年的时代,报纸甚有收藏的价值。

他说,若有心人想要珍藏这款报纸,他愿意商议出让。

刘坤经:制作木屐数十年

9岁从中国南来的刘坤经,随着父亲从事木屐制作,转眼一晃就是数十年,刘坤经已80岁,他在20年前已退休,留下来的器具缅怀过去。

当年坐着的矮木凳、长凳、削木工具、锯木器、圆砧板,如今都是刘坤经的珍藏。

他说,这批谋生工具,在他从中国来马时已经存在,虽然曾有人问他的古董凳子是否有意出售,他也婉拒了。

“我要让子子孙孙知道,公公、父亲当年做生意,就是使用这些工具,这是我们的谋生工具。”

他披露,保留制作木屐的工具是一种纪念,并非金钱可衡量。

管有祥:经营规模更大秤重行业

木秤,对新一代的孩子已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木秤曾经是巴刹小贩做生意的衡量器具,如今随着木秤不再被使用,在市面上已近乎绝迹的产物。

新云礼贸易业者管有祥(62岁)是第3代承接家族磅秤生意者,随着时代需求,已被电子秤所取代,而他迁离萧隆兴路,在芙蓉盛明路朝向规模更大的秤重行业,例如从事桥秤(weighbridge)工程。

从小跟着父亲管金陵打拼,管有祥随着木秤时代跨越至电子磅秤,而现代已不再使用木秤,木秤器具都是值得纪念的珍藏。

“木秤类型也有不同,体积大及较长的木秤,用作火车站仓库秤货用途,较小的木秤就是巴刹小贩例如猪肉档秤肉。”

他也特别分享一个英国生产的磅秤,除了数字,还刻有中文字,磅秤还刻有雕工花纹,深具收藏价值。

此外,还有天秤、秤铊,每一样的器具,都让许多的故事可以与让新一代分享。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