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中文电影(第一篇) 大马电影需借他人之力 拍出海外 功夫要足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大马中文电影(第一篇) 大马电影需借他人之力 拍出海外 功夫要足

■赖昌铭:本地中文电影人需要专业以待。
■赖昌铭:本地中文电影人需要专业以待。

报导:潘有文
图:依哲、练国伟、受访者提供
2010年,本地有中文电影的票房突破400万令吉,惊奇和欢呼声四起!



随后也有本地中文电影取得600万令吉票房;2014年的《一路有你》更是创下1700万令吉票房的骄人纪录。

这种景像让人觉得,这个行业一片好景。然而,由于本地中文电影市场有限,开始有电影业者把目光投向海外,尤其中港台新等地。

我们的中文电影,真的准备好冲出海外了吗?



本系列将从本地中文电影业者在本土的挑战,以及冲出海外的愿景中,梳理一些细节,看看真正“起飞”之前,需要注意哪一些事!

6年前,大马中文电影看到希望,并于2014年攀上巅峰。

当时一年有超过20部本土中文电影亮相,十大电影的票房,介于100万至1700万之间。

然而当越来越多相关和不相关的人士投入大马中文电影,素质参差不齐,中文电影的票房开始“插水”。

根据国家电影局(Finas)票房数据显示,去年本土中文电影最高票房是300万令吉,亚军有80万令吉票房,排名第十的电影只有16万令吉票房,这还不包括十大以外,票房以数千元令吉计的电影。

在这个节骨眼上,谈本土中文电影如何跨出海外,需要有乐观心态,以及清楚知道电影业者本身,需要先做好哪一些事。

《初恋红豆冰》(下称《初》)于2010年上映时,取得400万令吉票房,同年的《大日子woohoo!》票房也有420万令吉,可谓当年代表作。

赖昌铭是《初》的编剧,也是当年高收视率电视剧《女头家》的编剧,在这个行业浸淫一段时日,从电视跨界至电影,对大马的中文电影时代,有一番深刻体会。

“《初恋红豆冰》上映后,大家看到市场和信心。在这之前,大家都觉得电影没有我们的份,想都没有想过;我1989年到吉隆坡,根本不敢去想拍电影。”

勿不懂装懂

对于这6年来大马中文电影的发展,是否已达到跨出海外的阶段,赖昌铭表示存在这种可能,但电影人必须专业以待。

他是编剧出身,相当看重剧本,并且相信一部电影是否有能力从本土面向海外,编剧占了极为重要部分。

“这几年,许多海外地区电影业者已看到大马,但大马虽然拥有自己的优势,却未能取得成功,其中关键或在于我们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并且有些得意忘形。”

对他而言,在本地拍电影不是太难的事,但一到外国就另当别论,因为国外的电影业者经验丰富,精明的人很多,与这些专业人士合作,大马电影人斤两够不够,别人一眼就能看穿。

“这整个行业的人不要杀鹅取卵,没有准备最好不要去做,需要时可以借重他人的力;但有的人不懂却觉得自己懂,电影票房不佳就说本地人不支持本地电影,这让人非常反感。”

换言之,不论是在本地发展中文电影,或是想要跨出海外,具备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准备功夫极为重要,少了这些条件,不易与人争一日之长短。

各司其职发挥所长

电影并非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它需大家各司其职,发挥各自长处,结合力量,才能凝聚成一部出色的电影。

“大家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有所不足时就找人帮忙;能找到钱的不一定要自己当导演,可以选择当监制;发现市场推广不足,就找专人协助,电影就是复杂的工程,不能天真看待。”

赖昌铭认为,投身电影想要名成或利就是没有错,重要的是,需以专业的方式完成,因为不专业的做法将会花费许多冤枉钱,一旦钱花在不对的地方,会是电影的致命伤。

对他而言,一部成功的电影可能有侥幸成份,但依然需要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同时让投资者有信心,才能使本地中文电影拥有长期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如果以不专业手法对待电影,那是一种杀鹅取卵的行径,它不只是摧毁电影人自己的名声,也损害了整个大马中文电影行业。

大制作来马拍摄
本地影视人员抢手

本地中文电影的票房不如预期,但过去数年已累积了许多经验,加上国外电影业者发现大马有一些优越条件,例如相对国外的电影成本,我国的制作费就显得廉宜,而且拥有电影方面的人才,因此开始吸引他们前来大马拍摄电影和电视剧。

“这几个月,大家都说栽员找不到人手,但在影视这个工业,却出现抢人情况,找不到人手;电影就有3部开拍,而且接下来6个月内,槟城就有英国电视剧来开拍。”

赖昌铭表示,只要有一个大制作来马拍摄,就几乎把本地影视人员抢完了,这一行实是缺人,甚至连临演都不容易找到人手。

他以编剧工作为例,不论是电影或电视,编剧的工作由年头忙到年尾,因此本地中文影视工业有着不小的发展空间。

助《初恋红豆冰》编剧新跨步

6年前,赖昌铭参与电视编剧工作,完成《女头家》之后,因缘际会加入了《初》的编剧工作。

“当时,电影的班底也参与电视,编剧也不多,我经人介绍后见了阿牛陈庆祥。”

他指出,阿牛对于该部电影已有相当完整的故事,他加入时,主要负责撰写电影中的分场,协助导演发展更多的故事细节。

“我对《初》蛮有成就感,包括人物塑造和氛围,剧情是说青春年少无知时,像红豆冰又很冷,在还没有察觉时就融化了,这个感觉我有帮导演做到了。”这部电影让他从电视跨了出去,并且展现自身的编剧能力,这即是他专业的部份。

女导杜雪芳:大马需要机会

本地电影女导演不多,杜雪芳是其中一个,她的电影《出走的时光》于去年中旬上映,口碑不错,但却不叫座。

她在HVD时期参加编剧班,香港新浪潮导演谭家明(电影《父子》导演和编剧之一)是其导师,《出走的时光》首映时,也请到“师父”出席和给予评价。

“我以谭家明为榜样,他那7年教我们编剧,无私的指导了我们。我与谭家明导演是一个缘份,一般人与他难有接触,但他当我是孩子,没有保留,至今我们仍保持良好关系。”

然而,她的实力需要得到投资商和电影业者的青睐,才有机会更好的展露出来。

她在谭家明的调教下,撰写剧本已有一定火喉,并且参与一些电视电影、短片和广告的工作,也曾任副导演,之后就正式执导筒,晋身导演行列。

邀香港人合作栽培本地人

在本地中文电影萌芽前,本地电视剧的拍摄工作,结合许多香港电影人士,为本地中文电影栽培苗子,杜雪芳正是受惠者之一。

“当时,谭家明导演接手编剧班,HVD当时发展得好,他们把开设的第一届和第二届编剧班学员结合起来,挑选其中20位,最后再剩下4位交由谭导演负责。”

杜雪芳是4名学员之一,另一位学员是田开良,后者后来到台湾发展,并且与谭家明共同撰写电影《父子》剧本,还以此赢得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奖;另两位学员后来转行,并没有留在影视圈。

HVD结业后,谭家明回港发展,田开良去了台湾,杜雪芳则留在大马转读秘书课程,也在销售行业呆了一段时间,后来才在本地影视制作公司Double Vision做编剧与编审工作。

之后,某一次机缘巧合下,一位香港导演因不满意她所撰写的剧本,制作公司决定让她亲自执导筒,因而让她多了一个导演身份。

提升素质仍可放眼海外

以一名电影人的角度来看,杜雪芳,认为大马中文电影能否进军海外,并不能一概而论。

在她看来,一般本地中文电影或还有不足之处,但并不代表不能放眼海外,只是需持续提升本地中文电影素质。

从电影方面来看,想要拍出一部出色的电影,导演和编剧的素质极为重要,因此这两个角色需能平衡资金和电影内容之间的关系,才有机会使电影突围而出。

“拍一部电影,必须先得到监制和投资者认同,监制要找到对的导演,导演需要拥有想法,同时也要站在投资者角度考量。”

资金不足影响素质

另一方面,虽然投资较金额较少的电影,也能拍出一定的素质,但终究因为资金问题,造成拍摄和制作上的难度,缺少与国外电影竞争的筹码。

她指出,本地中文电影进军海外需要提高内容素质,无法同耗资数十万令吉和数百万或数千万的电影相提并论,这或是目前大马中文电进军海外时,遇到的主要挑战。

20160725mb83-noresize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