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绘声绘影为儿童讲故事
报导:李毓康
如何为孩子讲绘本故事?
讲得一板一眼,孩子会觉得无趣;讲太多,注解太多,又会影响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变相把孩子当动物园里的狮子来豢养,丧失自行觅食的能力,长大后缺乏冒险精神及创造能力……
所以,如何讲绘本,看似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活泼教学启蒙心智 与全球竞争
从看绘本、听绘本到演绘本,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绘本?
由即兴故事创作谈亲子沟通与品格教育,启发式的沟通让父母跟孩子更贴近。
由吉隆坡黎明华小家教协会主办,马来西亚儒商协会主催的“故事绘本文体化”爱心父母培育计划,邀请了台湾研华ACT志工团培训讲师林时荣授课,通过角色、声音和心象的训练开展,辅以空间、力量、关系及流动元素的运用,多元活泼教学让绘本故事变得与众不同,教师与父母们在这次的教学课程中,亲身感受到多元活泼教学的魅力。
“说故事是陪伴孩子最好的方法,透过亲子共读的过程,不仅可以建立亲子间情感的联系,也在无形中种下了阅读的种子。透过绘本的阅读和欣赏,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学和艺术能力。”林时荣表示,这个培训计划以训练父母为辅,培养学生创造思考技能为目的。
“如果父母或教师能适当运用教育方法和技术,鼓励学生主动地在学习中思考,这有助于孩子创造思考能力的发展。”
不只要求个人,更强调团队
他指出,现代的教学观念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父母思维的改变,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上不用走弯路。“以前,大家都避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强调个人能力优秀,与同校同班竞争;可是现在模式变了,你必须教懂孩子有与他人协力合作的能力,团结共事,竞争的对象已扩及全球。”
因此,他认为“故事绘本文体化”对小学和幼教的老师价值更大,孩子学习团队生活的“作战场”已具备,欠的只是“技巧”这个东风。
他坦言,绘本教学对孩子有莫大助益,孩子有意见就会马上提出来,将孩子的内心思绪一层层地掏出来。“一定要自己放得开,对方才会跟你互动。”
互动时也毋须太激进,要从一大群人开始,不要一对一,否则对方会吓坏;一次给的东西不要太多,所谓“贪多不烂”,首先从肢体开始,再加上声音,不能一下子就要见到效果,这样教学会失败,学生也会遭受挫折,多元活泼就是由部分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阶梯变斜坡,学生易前进
对于融入校园教程,课程不会有教不完的疑虑,以林时荣“过来人”(小学老师)的经验而言,因为不是每节课都在做多元活泼教学,只要在课堂中有几分钟让小朋友站起来动一动,小朋友就会很快乐了。
“只要小朋友有活动的机会,也是多元活泼,只要运用肢体、声音情绪等技巧,效果就会很不错了。”
林时荣也说,将学生学习的阶梯变成斜坡,让他很容易地上去,让学生能有成就感,斜坡上去后,后面的学习再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如此便达到多元活泼教学的功能。如果每节课都运用,那真的会教不完,并且会受到很大的质疑;若教师能将阶梯变成斜坡,每节课学生都会觉得很好玩,也会爱死老师了!
多元活泼教学简介-快乐学习,多元智慧
多元活泼教学(Active and Creative Teaching 简称ACT)的起源,来自一群怀抱教育理想的热情伙伴,与“希望能为孩子做些什么”的公益理念相结合。
1995年,台湾的儿童教育政策因应教改理念的冲击,面临突破性的转变。
1997年,研华文教基金会首任执行长苏治华以“推动戏剧教育融入各领域教学及学习”的创新思维,成立“多元活泼教学ACT教育志工团”,在校园展开第一线教学实验计划。
在研华持续且积极稳定的支持之下,越来越多的伙伴热情地投入志工行列,志向是在结构性课程里共同学习,并且有组织地服务回馈。
研华与ACT的不凡因缘,从一场戏剧营会点燃爱心与热情,携手搭上教育列车参与教育的创新。
他们在校园和社会散播希望种子,让更多儿童、亲子、师生透过“快乐学习、多元智慧”的教学方式,喜爱阅读、创造互动,快乐学习。
说故事高手 融入绘本世界中
预备说故事时--反复阅读你要讲的故事
“反复阅读”很重要,这决定了你能不能让孩子感受到故事温度的关键。林时荣指出重点,故事必须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当你不断翻阅故事时,各式说故事想法就会在脑袋里浮现,细细品味故事的画像、文字,甚至一些第一次看,却没有发现的小地方,那些发现都是你说故事的养分。”
他表示,一次次阅读,越来越能体会故事想传达的寓意,不见得是作者要传递的,可能是与你自身经验相关的,甚至是让你联想到一些好笑、有趣的生活事件,都可以拿来运用。要说好听的故事,就得先让自己沉浸其中。
说故事前的开场--引导孩子互动暖身
故事开始前,可以先玩个跟故事有点关连的小游戏,或是讨论今天的主题,让孩子回答一些问题、发表一下想法。
“如此,除了达到暖身效果,也培养与孩子的默契和熟悉感。例如要讲小青蛙故事,可以请孩子一起学学小青蛙,学习青蛙跳一跳;彼此用青蛙叫声打招呼;问孩子青蛙爱吃什么?这都是很好的开场活动。
故事进行中--语调快慢大小带动情节
讲故事的过程中,透过与孩子的眼神交流抓住他们的目光,当出现情境巨大转换的时候,时而高昂、时而温柔,顺着情境用语调的差异,切换故事节奏,让他们知道“重点来了喔!”他强调,“故事中有高潮迭起,才更有吸引力,绝对为故事加分。”
给发言卡,鼓励发问
孩子可否一边读,一边发问?还是等到阅读完后,才让发问?
林时荣指出,这个情况多发生在一年级以下的儿童,此时的儿童比较无常规概念,我们会希望孩子先听完整个故事,鼓励他们看完绘本中的绘图后才发问。
“根据班级经营的经验,我个人会用‘优先发言卡’,当孩子想提问时,举手后给孩子‘优先发言卡’,赋予他发言权。同时,让孩子发言前先思考,针对疑问发问?还是想回应绘本文字或图画?建立的模式是:每次听完故事再发表,过后收回‘优先发言卡’。如此,除了可以控场(避免出现哄闹情况),同时可以发给平常不爱发问的孩子,鼓励及培养他们发言。”
培养孩子,主动阅读
对于那些已经能阅读文字书的孩子,还能否受益于绘本?是否有降低孩子阅读能力与水平的可能性?
林时荣呼吁请父母们不必担心会降低孩子的能力,华人父母几乎都有相同的想法,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点,所以,在孩子很小时候,我们都会希望尽快进入识字阶段。然而,越快让孩子了解语言的意思,有时反而会限制孩子的思考能力。
“对于已经识字的孩子,不妨选择鼓励他们去发掘并理解图像表达的意境,找寻‘画中有话’的乐趣。培养孩子‘主动阅读’是首要目标,所以制造激发阅读兴趣的机会,是家长和老师的重要任务。”
少补充,让孩子多思考
在讲绘本时,可否补充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解释故事内容呢?
“这就要看选择的绘本,你的目标与时间来决定。一般来说,我不会在讲绘本时补充加入自己的文字解释,如此一来,会让孩子习惯听你解释,久而久之,孩子会依赖,思考与想像空间会被限制和压缩。”
他比喻就像被豢养的狮子,会逐渐丧失猎食的能力。借着这样的机会,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想像,从而引导他们发表“看到”什么,不是更好吗?
视反应控制场面
绘本故事进行时,当孩子有激烈反应,能否回应他们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激烈反应’到底是什么情况?属于正向或负向?如是正向反应,为了抢著发言,我们可以采用‘发言’控场技术,或通过动作活动唤回孩子的注意力,带动整个学习气氛。”
“如果是负向,如孩子之间的争吵,跟风起哄,可先和孩子讨论发生什么事,让孩子学习讲述表达的方式,同时也让孩子倾听别人的想法,讨论结束后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