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醫話.中醫藥方不簡單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逸仙醫話.中醫藥方不簡單

特約:文正球



中醫治病最常用、最重要的辦法是開藥方,讓病人服中藥。而服藥的目的是幫助病人恢復身體的平衡,也就是驅除病邪,恢復正氣。要達到這兩個目的,必須使用相對應的兩種方式:攻和補。

也就是說,對病邪要進攻,把它們趕出去、消滅;對身體虛弱的方面要培補,讓它強壯起來。這樣,身體保持了陰陽平衡,也就健康了。

這聽起來好像挺簡單,其實用藥時學問可不少,因為每一種藥都有它的特性,必須掌握好才能讓它有針對性地發揮作用。



首先,中藥要通過自己寒、熱、溫、涼“四氣”來糾正病人的寒熱失衡,寒證用溫熱藥,熱證用寒涼藥,這樣或散寒,或清熱,身體就寒熱平衡了。

第二,要靠自己酸、苦、甘、辛、鹹“五味”,來糾正病人被破壞的內在平衡。比如用辛味的藥發散、用酸味的藥收斂、用甘味的藥補中、用苦味的藥瀉火、用鹹味的藥軟堅,就像派工兵架橋、派無人機偵察、派坦克攻奪陣地一樣,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

發揮“升浮沉降”特性

第三,是藥物的“歸經”。根據中醫理論,把人體分為“五臟六腑”,只有不同的藥才能達到不同的地方。比如辛味藥入肺、酸味藥入肝、甘味藥入脾、苦味藥入心、鹹味藥入腎,都是有講究的。就像人們各有自己的工作範圍,一到那裡就駕輕就熟解決問題一樣。

第四,是注意和充分發揮中藥“升浮沉降”的特性。治療頭面肌表和需要升陽、散寒的病,要用升浮的藥;反之治療腰腹下肢和需要瀉火、通便等病,就要用沉降的藥了。像“補中益氣湯”中加入柴胡、升麻兩味升浮藥,整個藥方就產生了一種升浮的動力。

最後,中藥還要注意“配伍禁忌”,也就是同一處方中的藥要能彼此增強療效,避免相互抑制、相互破壞療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的情況。所以中醫總結出了“十八反”和“十九畏”。你看,中醫的藥方不簡單吧?

文正球──中國中醫大學畢業,具多年臨床實踐經驗,擔任威馬可國際中醫學院學長、教授。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