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遇見台灣文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遇見台灣文學

前陣子書店和來自台灣的Readmoo電子書合作,辦了一場三位年輕台灣作家,張耀升、伊格言和陳柏青的分享會。



在來草根之前,他們已在馬來西亞巡迴講了六場。因為辦在星期二晚上,所以之前我一直很擔心沒人來,結果出席率還算不錯。三位主講人都講得非常精彩,但我還是覺得有點可惜,倘若能在週末舉辦,會有更大的迴響。

分享會講題是“我的成長書單”,開場的張耀升分享了倪匡的科幻小說,伊格言談到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駱以軍《遣悲懷》、村上春樹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陳柏青則提到村上龍《村上龍的電影小說》,都是我十分熟悉,而且喜歡的作品,所以我們的文化源流還是相近的。

張耀升的開場白風趣幽默,伊格言在我們這場出乎意料的感性,陳柏青活潑快樂的結尾,情緒高低起伏連接地非常好。



傳說中的伊格言那段,我坐在后面聽得滿感動,一方面是因為我對他的作品最熟悉,被他提到我的名字兩次也有點意外。聽他分享以后,發現我們有些相似之處,我們都是醫生的小孩,他唸過北醫,曾是我媽的學弟。聽他分享他在醫學院的痛苦生活經歷我頗有感觸,那些在醫學院裡感受到的對自我和生命的疏離我也經歷過,如果那時我再痛苦一點,我也會走向和他一樣的人生道路,可能可以寫出更多像小說的東西,有更高的文學成就也不一定。

醫生作家很多,但極少像伊格言這樣受過醫學訓練之后,專注地走向文學道路。生命裡很少遇到這種“我曾經可以和他一樣”的人,所以問答環節時,我問他可曾想過,如果唸完醫學院成為醫生會如何?他說應該會成為一個精神科醫生,或家醫科醫生,而那就是我現在做的事情,很有趣。

陳柏青在分享時說了一個虛構的鬼故事,我帶著玩笑的口吻問他:“散文可以虛構嗎?”結果他們都認真回答了這道問題,陳柏青還從神話事件談起,脈絡清晰。

活動結束,喝茶交流時,我又問了一個本來要公開問的問題,就是台灣純文學在新馬越來越難賣了,駱以軍、朱天心那一世代還可以賣一些,甘耀明、童偉格甚至吳明益都不大能動,所以我滿希望聽到有沒有什麼具體的建議,應該從什麼角度切入來介紹台灣年輕作家給新馬的讀者。

簡而言之,對馬新讀者而言,為什麼台灣文學?在這個中文一體的架構不再,台灣相比中國、香港,都離我們更遠的新時代,我希望聽到台灣文壇自己的看法。

當然這問題也不是一時片刻會有答案的,這都需要時間,也需要台灣對馬新能有更多的瞭解。關于台灣文學,可能都還有更多可以深入思考挖掘的部分。

而我可能也讀得太少了。

林韋地在新加坡當醫生、“草根書室”董事,曾獲花蹤文學獎、大馬中文部落格祭最佳藝文部落格獎。出版文集《在第一本書之前》、《不可一世》、《于是》、《兩醫之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