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40周年 地震孤儿的坚强守望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唐山大地震40周年 地震孤儿的坚强守望

抗震英雄李升堂在唐山抗震纪念墙前祭奠逝者。(新华网)
抗震英雄李升堂在唐山抗震纪念墙前祭奠逝者。(新华网)

(中国‧唐山27日综合电)40年前,中国唐山发生大地震,23秒里夺走24万条性命,繁华变乌有。40年后,新唐山历经沧桑的大地,生长从未停息。



中国《新京报》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推出“唐山故事”——“唐山大地震40年”系列报道。通过幸存者回顾他们自我治愈、寻亲、组建家庭以及找寻自我的过程。

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发生7.8级地震,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导致24万2419人死亡,4204名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失去双亲,成为孤儿。

40年过后,对“地震孤儿”来说,灾难记忆就像心口上的伤痕,每一次触碰都会击中人们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



唐山40年浴火重生

唐山这座城市,遭受1976年大地震的劫难: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有人预言“将从地球上被抹去”。

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唐山的极大关怀和帮助,使新唐山奇迹般拔地而起。震后40年来,唐山浴火重生,已经成为世界地震史、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不朽传奇。

震后第一个10年,为重建新唐山,中国政府相继拨款43亿元人民币(约26亿令吉),从全国调集了3000多名专家学者、7万建筑大军与河北省内20万建筑工人,展开了一场重建唐山的大会战,到1986年时,唐山经济恢复建设基本完成。

震后第二个10年,唐山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发展速度,百年工业重镇开始重振雄风。

历史的指针指向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先后在唐山举办,这座不平凡的城市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老师成孤儿学校「妈妈」

40年前,不满10岁的张丽华与弟弟在父母的呵护下,尽享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

可是,发生在40年前的那场大地震,爸爸妈妈与小弟弟罹难。失去父母亲人的她,从此成了这个城市特殊群体“唐山地震孤儿”中的一员。

之后,中国政府在石家庄等城市建立了5所孤儿学校,收养了包括张丽华在内的近千名孤儿,她在石家庄育红学校生活了8年。

期间,一位叫孙丽丽的女辅导员对张丽华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年幼的张丽华将这个女老师的名字深深地铭刻在心底。

已64岁的孙丽丽在唐山地震40周年前夕,特意赶来看望这些曾经的“孩子们”。当孙老师出现在张丽华、党育新、党育苗几位孤儿面前时,她们与“妈妈”紧紧相拥。

王安:睡觉时浑身蜷缩

“这种潜意识的创伤(下雨的时候特别怕)每一个经历过的唐山人都有。”王安说。

40年前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后,年仅4岁的王安和时年7岁的姐姐、哥哥,被送往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安置。

4岁的他早上跟小伙伴一起比赛谁先穿上衣服,觉得挺开心。

但到了有月亮的晚上,地面明晃晃的,天地寂静,窗外的杨树哗啦哗啦响,他开始觉得害怕。

2008年512地震援川时,这种不安在王安身上还有体现。

与他同住一屋的心理学教授杨绍清始终记得一个细节:王安平时表现很正常,但他睡觉的时候是浑身蜷缩在一起的,“从心理学上推测,这就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至今刮风下雨都觉恐怖

地震发生的3个月前,从部队转业的父亲带着母亲、韩亚文和两个弟弟回到唐山。地震就夺去了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生命。韩亚文成了唯一一个从那栋楼房里爬出来的幸存者。

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后,韩亚文住在解放军用木棍和塑料布搭起的半简易房里。晚上四周的塑料布被风刮得“呼嗒呼嗒”,房顶的油毡也“啪啪”作响。刚刚失去父母的她吓得睡不着觉。

地震发生后,只穿着内衣内裤的她,顺着早晨的一线亮光,从废墟中爬出来。她光着脚在瓦砾上哭,被混凝土预制板死死压住的父亲一遍遍告诉她,“要听话。”

恐惧伴随了她40年。至今想起非常强烈的声音,还是“浑身难受,特别恐怖”。

孤儿成汶川志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唐山市派出的医疗救护队,韩亚文所在的医院也成立了一个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

韩亚文表示:“当时想的是没有谁比我更合适,有点注定的那种感觉,恨不得马上飞过去。”

同在四川的一个多月里,韩亚文忙于接诊、防疫情、防暑,她没有跟灾民讲过自己的经历。

一个月的时间,王安随队在重灾区为受灾者做心理援助。更多时候他选择倾听,而不是说教。王安说:“很想把这些年的感悟分享给他们。”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