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40週年 地震孤兒的堅強守望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唐山大地震40週年 地震孤兒的堅強守望

抗震英雄李升堂在唐山抗震紀念牆前祭奠逝者。(新華網)
抗震英雄李升堂在唐山抗震紀念牆前祭奠逝者。(新華網)

(中國‧唐山27日綜合電)40年前,中國唐山發生大地震,23秒裡奪走24萬條性命,繁華變烏有。40年后,新唐山歷經滄桑的大地,生長從未停息。



中國《新京報》在唐山大地震40週年之際推出“唐山故事”——“唐山大地震40年”系列報道。通過倖存者回顧他們自我治癒、尋親、組建家庭以及找尋自我的過程。

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7.8級地震,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導致24萬2419人死亡,4204名16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失去雙親,成為孤兒。

40年過后,對“地震孤兒”來說,災難記憶就像心口上的傷痕,每一次觸碰都會擊中人們內心深處最敏感的神經。



唐山40年浴火重生

唐山這座城市,遭受1976年大地震的劫難:一片廢墟,滿目瘡痍,有人預言“將從地球上被抹去”。

大地震后,中國政府和人民給予唐山的極大關懷和幫助,使新唐山奇跡般拔地而起。震后40年來,唐山浴火重生,已經成為世界地震史、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不朽傳奇。

震后第一個10年,為重建新唐山,中國政府相繼撥款43億元人民幣(約26億令吉),從全國調集了3000多名專家學者、7萬建築大軍與河北省內20萬建築工人,展開了一場重建唐山的大會戰,到1986年時,唐山經濟恢復建設基本完成。

震后第二個10年,唐山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速超過全國平均發展速度,百年工業重鎮開始重振雄風。

歷史的指針指向2016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先后在唐山舉辦,這座不平凡的城市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老師成孤兒學校「媽媽」

40年前,不滿10歲的張麗華與弟弟在父母的呵護下,盡享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

可是,發生在40年前的那場大地震,爸爸媽媽與小弟弟罹難。失去父母親人的她,從此成了這個城市特殊群體“唐山地震孤兒”中的一員。

之后,中國政府在石家莊等城市建立了5所孤兒學校,收養了包括張麗華在內的近千名孤兒,她在石家莊育紅學校生活了8年。

期間,一位叫孫麗麗的女輔導員對張麗華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年幼的張麗華將這個女老師的名字深深地銘刻在心底。

已64歲的孫麗麗在唐山地震40週年前夕,特意趕來看望這些曾經的“孩子們”。當孫老師出現在張麗華、黨育新、黨育苗幾位孤兒面前時,她們與“媽媽”緊緊相擁。

王安:睡覺時渾身蜷縮

“這種潛意識的創傷(下雨的時候特別怕)每一個經歷過的唐山人都有。”王安說。

40年前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后,年僅4歲的王安和時年7歲的姐姐、哥哥,被送往石家莊市育紅學校安置。

4歲的他早上跟小夥伴一起比賽誰先穿上衣服,覺得挺開心。

但到了有月亮的晚上,地面明晃晃的,天地寂靜,窗外的楊樹嘩啦嘩啦響,他開始覺得害怕。

2008年512地震援川時,這種不安在王安身上還有體現。

與他同住一屋的心理學教授楊紹清始終記得一個細節:王安平時表現很正常,但他睡覺的時候是渾身蜷縮在一起的,“從心理學上推測,這就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至今颳風下雨都覺恐怖

地震發生的3個月前,從部隊轉業的父親帶著母親、韓亞文和兩個弟弟回到唐山。地震就奪去了父母和爺爺奶奶的生命。韓亞文成了唯一一個從那棟樓房裡爬出來的倖存者。

1976年,唐山地震發生后,韓亞文住在解放軍用木棍和塑料布搭起的半簡易房裡。晚上四周的塑料布被風刮得“呼嗒呼嗒”,房頂的油氈也“啪啪”作響。剛剛失去父母的她嚇得睡不著覺。

地震發生后,只穿著內衣內褲的她,順著早晨的一線亮光,從廢墟中爬出來。她光著腳在瓦礫上哭,被混凝土預制板死死壓住的父親一遍遍告訴她,“要聽話。”

恐懼伴隨了她40年。至今想起非常強烈的聲音,還是“渾身難受,特別恐怖”。

孤兒成汶川志工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地震。地震發生后,唐山市派出的醫療救護隊,韓亞文所在的醫院也成立了一個抗震救災醫療救護隊。

韓亞文表示:“當時想的是沒有誰比我更合適,有點注定的那種感覺,恨不得馬上飛過去。”

同在四川的一個多月裡,韓亞文忙于接診、防疫情、防暑,她沒有跟災民講過自己的經歷。

一個月的時間,王安隨隊在重災區為受災者做心理援助。更多時候他選擇傾聽,而不是說教。王安說:“很想把這些年的感悟分享給他們。”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