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中文电影(完结篇) 叶啸:累积人脉有利将来 邀外人来马拍片 从中偷师
报导:潘有文
图:摄影组/互联网
三管齐下,为大马中文电影业打造发展平台!
大马并不缺乏拍摄中文电影的人才与天然资源;在认真面对国内中文电影的挑战,以及尝试与国外投资商合作时,吸引国外电影人来马拍摄,不失为为守中带攻的策略。
今年三月份,在马中文化艺术协会秘书长叶啸牵线下,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大马中文电影业者有一次交流机会。
虽然,双方未能取得一些实质成果,但通过这一次的交流,至少表达双方对中文电影的想法与期待。
目前中国是全球重要的电影市场,大马中文电影期盼有机会进入中国,但要面对不小的挑战,看似唯有透过与中国商家合资拍片,才能达到本地中文电影进军中国的可能。
“我们可以请中国人来马拍摄,未必一定要合资,大马政府欢迎他们,可为他们安排一切,提供许多方便。”
叶啸表示,交通部长兼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来已经同意提供相关协助,促成中国电影来马拍摄。
为本地人提供机会
本地中文电影业者千方百计争取进入中国市场,不如先吸引中国电影来马拍摄,届时要使用本地电影人,包括摄影人员和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为本地人才提供机会。
“例如香港电影到大马拍摄,就是有使用本地演员和人才,先跨出这一步比较容易,让中国团队认识我们,知道我们有电影的台前幕后人才,可能以后会请这些大马人到中国,这样可能比较容易突破现有局面。”
他举例,中国要来马六甲拍郑和传,主角暂订是刘德华,拍摄成本数以亿元计,因此大马在这方面会配合中国的拍摄,这并非刻意安排,因为郑和曾经到过马六甲,可藉这个拍摄机会促进中马电影人才的合作。
“技术上,或许中国更先进,但创意方面,大马人可能有所不同;中国人来拍这边的景色,大马人才参与其中,能让更多中国行内人认识他们,只要有市场价值,就会邀请大马人过去中国在电影有一些合作。”
有先天条件作招徕
此外,大马的多元文化和大自然资源,也是一个吸引国外电影来马取景的重要条件,虽然也有一些国外电影因此来马取景,但似乎并未成为我国中文电影跨入国际市场的必杀技。
“大马多元文化易于国际化,偏偏国外电影选在大马拍摄依然不多,我们没有利用国际化的条件 。大马的本土化很特别,国际化的条件也应被更多国外电影人看见。”
电影出品人及松江文化传媒总栽拿督斯里郑水兴说,大马有先天条件允许国际电影公司来马制作和拍摄电影,而且有很多本土的东西和很多故事可表现出来,这些都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肯定。
整体而言,叶啸认为大马的中文电影,并不需要固执于100%本地制作,因为只要有本地人才以及资源参与其中,已是本地中文电影的成功。
大马拍摄成本低
跨国合作行得通
让国外电影业者来马取景这个策略可行吗?
阿细亚热带电影有限公司行政总栽及大马中文影视协会主席郑建国导演表示,这个做法行得通,因为他目前就是以这个方式和中港的电影商家合作!
“大马的拍摄成本比中国低,人员或其他方面的成本皆比中国便宜,而且政府有税务回扣,这些都是能吸引人的东西。”
拍摄规模有差异
他时常到各个电影节当大马的“宣传大使”,大力宣传大马的景点和政府提供的奖励金,即是希望吸引更多国外电影人来马取景。
目前,他正在协助一部由中国制作公司投资,由港星郭富城主演的电影,该部电影正在大马拍摄,他的电影公司负责协助制作和拍摄,将来会负责在大马发行。
大马中文电影和国外的电影拍摄,在规模上有着不小的差异,他指出该部电影每天需要动用台前幕后一两百名工作人员,而且每天以10辆卡车运送拍摄器材。
即是说,国外电影公司来马取景,整个拍摄过程动用到不少大马人员,等同为大马电影工作者上了许多宝贵课程,当本地人累积了经验和人脉,就能为大马中文电影奠下更扎实的基础。
助办金筝奖
了解本地电影苦境
在马中文化艺术协会秘书长叶啸身边,有许多电影工作者,其中大马中文影视协会郑建国一行人,在筹办第一届金筝奖时,因电影导演大多数参与其中,为避嫌和避免利益冲突,就邀请叶啸协助制作节目。
“当时,郑建国等人来找我,想办活动,却没有预算,我就动用所有人事关系,舞台制作只是数万令吉,就办了一场颁奖礼,这让我进一步了解本地电影面对的问题。”
他表示,他的身分是在马中文化艺术协会,因此在中文电影方面没有任何立场,他也不想从事这行业或投资,只是想要协助电影人有一个颁奖礼平台。
金筝奖提供平台
让亚洲电影人发现大马
美国有奥斯卡电影颁奖礼,台湾有金马奖,香港有金像奖,这些都是让更多人认识当地电影,同时给予电影工作肯定的平台。
2013年时,大马也有一个电影颁奖礼──金筝奖,但当时已面对资金问题,大马中文影协会计划今年将主办第二届,同样面对资金短缺。
“目前已有很多赞助商愿意赞助产品,酒店和场地,但我们需要的是金钱;去年找到一个中国发展商赞助,后他因一些事故而冻结赞助,之后因为我在忙着就停顿了。”
郑建国是大马中文影视协会主席,也是金筝奖幕后重要推手之一,对他而言,金筝奖是很好的平台,因为成功举行第一届后,已证明它能让亚洲电影人看到大马电影。
“海外电影全球性杂志都有报导第一届金筝奖,这就是我们当初的目的,有得奖就有其光环,例如香港电影人想了解大马电影,只能逐部电影去看,但有了颁奖礼,便能够从得奖的电影去看。”
曾志伟友倩站台
他表示,电影奖项除了让本地电影人有良性竞争和得到肯定,最重要是它制造平台给海外媒体和电影人,来进一步关注本地中文电影。
“第一届金筝奖的规模和嘉宾,费费不超过50万,我刷尽所有人情牌,曾志伟和施南生自费过来不收钱,请这些人来,负责他们的费用并不为过,但他们说明白辛苦,并且愿意自费,让我感动得快要下跪。”
希望小时梦想实现
电影人才需要发掘
本地电影出品人不易为,因为这是一种投资,也存在不小风险,但以房产业起家的拿督斯里郑水兴,却兴致勃勃投入其中。
在他求学时期,已热爱文字和电影,曾在报章发表文章,作品结集成书,以及大学时担任报章的特约记者。
同时,他更在大学时期基于对电影的热诚,写了一本有关留学生故事的书,满腔热血的到新加坡电视台寻找著名监制江龙,想要把故事拍成电影,无奈因没有资源,最终告吹。
冀政府华社帮助
然而,他对电影的热爱在数年前,即当他已是一名成功商人后,再被激发了起来;当时阿牛陈庆祥的电影《金童玉女》和另一部电影《华Xiao英雄》寻求他的赞助,让他萌生当电影出品人的念头。
“在2013,我经过考量后,认为电影是一门生意,但也可实现梦想,我想要长远对这个领域作出贡献,而且提拔人才不也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和责任吗?”
于是,他希望通过电影推动本地电影和发掘人才,并且成立艺人公司和人才培训单位,虽然拍摄电影不是他的专业,但他一直在乡团和企业做着发掘人才的事,因此就成立松江传媒文化集团。
“这不是一时兴起,是我小时梦想和理念,希望能把大马的中文电影行业发扬光大,其次是栽培电影人,这个工作面对大挑战,因大马市场和进军海外的力量都属萌芽阶段,希望政府和华社能帮助,让更多人受鼓舞,让更多的力量进来,让更多资金进来。”
将电影视为行业
搞起来需专业经营
无可否认,近年来,确实有商家和企业投资在本地中文电影,但这并非是一种专业生意,即电影不是这些投资者的主业;他们纯粹是想支持一下本地电影,或者借此宣传一下公司品牌而已。
在郑水兴看来,大马的电影工作,商业社会并不视之为一种行业,因此没有专业的投资公司,只是有一些制作公司。
“如果要把中文电影搞起来,就需要专业经营,需要拥有以拍电影为主的投资者。”
他指出,在香港和美国这些电影工业发达的地区,电影是一门专业的生意,电影大企业之间可能会合并起来,甚至进行跨国的资金合作。
“电影是资金大和风险大的投资,若无商业元素支持和手法,在资金筹组方面,大马中文电影不可能有实力和强大起来。”
对他而言,真正的电影出品人,希望看到大马的电影是一个行业,同时需要大马政府像韩国、台湾、日本或中国,把电影当成文化般给予充足的支持。
“国家电影局(Finas)在这方面已在努力,但还需要中央政府和州政府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