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組記者)
先來清算一下賬目:上個月底,一名華裔商人在莎阿南雙溪拉騷收費站被獨行摩哆槍手貼車槍殺;這個月6日,拿丁在吉隆坡華聯花園用餐后被槍手射死,連隨行的女兒也不幸被流彈傷及;再來就是本月27日在文良港,一名私會黨印裔老大開車途中被槍手連開16槍奪命。
短短一個月,單單雪隆地區就發生3宗槍殺案,3條人命在槍聲卜卜中隕落,3個家庭也在子彈停止的那一刻完全崩潰。
警察總長丹斯裡卡立在私會黨印裔老大被槍殺后,曾發表回應指我國的槍案情況依然受控,民眾無需過度緊張。這句話,怎么聽怎么奇怪!槍殺案確實沒有掠奪案搶劫案這么頻密,但最近的槍案發生次數實在太頻密了,這“情況受控”,到底哪門子的受控法?
回顧過去每一年的罪案數據,警方每次結賬,都說今年的罪案率比去年降低了多少多少,今年的罪案恐懼感也降低了多少多少。嗯嗯,其實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罪案率有沒有下降可能要靠數據說話,但大家對罪案的恐懼感,真的只有上升沒有下降。
槍聲再次響起
君不見,出門的人兒最好不要帶包,因很容易成為搶匪下手的目標;真的有需要帶個包,就務必要將包包看好,不能放在車座上,不能放在椅子上,連上廁所也最好掛在目光所及之處;這種出個門都要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態,叫作罪案恐懼感下降?
現在槍械和軍火隨手可得,情況可能更嚴重,不但要顧好包包,最好出門前算一算自己的冤家,plan一下行程避開仇家,要不然大吉利是一個子彈飛過來,再隨便一顆手榴彈炸過來,茶還沒涼人就冷了,嘿嘿!
槍聲再次響起,所謂的情況受控,到底衡量標準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