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列正式科目 學校:不實際沒作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宗教信仰列正式科目 學校:不實際沒作用

獨家報導:丘惠萍
(吉隆坡1日訊)國內小學、中學及大學管理層一致認為,有關當局提出將宗教信仰列為正式科目,並在所有學校推行的建議行不通,即不實際也沒作用。



大學高層及中小校長給予的理由是,若要促進國民團結與和諧,不是靠理論教導,而是要透過生活實踐去培養及實現目標。

上述建議是由首相署旗下的國民團結局與促進宗教和諧諒解委員會在2016年宗教信仰論壇時提出,主要發現各族國民只認識自己的宗教信仰,對友族同胞的宗教信仰卻不知也不解。

鼓勵參加課外活動



馬來西亞私立大專及大學協會理事李華安博士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通過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運動或團體活動,大家就有機會多接觸和多瞭解,通過互動,自然而然學會尊重他人、互相瞭解和幫忙,從而培養團結和諧的精神。

“各宗教派系太多範疇太廣,課本內容如何分配?其次如何鑑定老師是否符合資格教導宗教信仰的科目?還有課程監督及審核等牽涉層面太廣了,說易行難啊!”

他強調,很多人是無宗教信仰者,若也強制要對方上宗教課,也有矛盾存在。

他借喻美國大學設有世界宗教科目,但本義是探討人類在原始生活演變過程中,對宇宙產生無以解釋的精神或心靈寄托,進而演變成宗教信仰,續而探討各宗教信仰對人類文明與發展的貢獻。

“這些歷史可當作社會學,增加知識,唯單是學習宗教信仰知識,是無助于促進國民團結與和諧。”

他帶諷刺語氣說,早前歷史課本都鬧笑話了,還要增加新科目?這只會分散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集中力,加重精神負擔而已。

黃穩全:學校課程像“rojak”

教總副秘書長兼沙登新村華小一校校長黃穩全說,政府老是將國家問題融入學校課程,比如交通安全及性教育等列入課程綱要,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現還想把宗教信仰列為正式科目,學校課程已像“rojak”一樣摻雜了。

他說,目前小學科目已太多了,根本沒有這樣的時間再教新科目了。

他引述,其他先進國家的學校教育,只有固定4至5科,就足以鞏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為什麼呢?

他說,現有道德教育的課本內容已有教導學生對各宗教信仰的尊重和諒解,何需多加新科目呢?

校長促請政府盡快恢復推行已經停辦2年的各源流小學交流計劃,那才是有助促進國民團結和諧的實用做法。

陳德祥:沒空間塞新科目

馬來西亞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主席陳德祥說,我國各族宗教信仰多,宗教派系也多,學校上課時間已緊湊,沒有多餘時間和空間再“塞”新科目了。

他覺得,宗教信仰與國民團結意識,應該從家庭開始灌輸,還有由宗教團體去推動。

校長受訪時說,現有道德教育已有提倡互相瞭解、團結與和諧的價值觀和精神,配合課外活動和球賽,也能促進各族學生團結友好,不一定要增設獨立的宗教信仰科目,這種做法不實際。

他重申,團結和諧是現實生活中實踐及培養的,不是書面理論就能達到目標。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