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骨灰撒大海 開銷低不佔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骨灰撒大海 開銷低不佔地

報導:劉純瑤
攝影:李文源、劉金富、連利元



海葬,歷史由來已久,以海葬辦理身後事的名人有印度聖雄甘地、鄧小平等,而我國則有行動黨前全國主席卡巴星及森州馬華前任主席拿督姚再添等。海葬打破華人傳統“入土為安”觀念,選擇海葬的人多抱持海洋乃生命本源,因此回歸自然乃理所當然的想法。
此外,也有人抱著讓先人隨海水川流環游世界,並與魚蝦為侶的想法。

拿督羅國文是LKM Group總裁,家族主要從事房屋發展及採砂和採礦業等。近年來積極參與慈善活動的他,也設立了“羅國文慈善基金”及“永恆計劃”(殯葬業)。“羅國文慈善基金”除了專注在教育和醫療方面,也一直在做“捐棺”事宜,每當有中間人(出售棺材的業者)要求“捐棺”時,他都會毫不猶豫捐助。

後來,他竟發現中間人除了向他收取“捐棺”費用外,也同時向其他人收取費用。這類欺詐事件,再加上他曾經處理外婆的身後事,讓他明白到,現在殯葬費用之高,已經去到“沒有錢不能死”的境界。於是他突發奇想,何不踏足這個行業,從中賺一點錢,又可以幫助中下層的消費者,減輕殯葬開銷。

拿督羅國文:創辦“永恆計劃”是受母親的鼓勵,她認為做殯葬業其實是做功德,而且行孝不是在最後那三天,更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長輩還在生時行孝才對。
拿督羅國文:創辦“永恆計劃”是受母親的鼓勵,她認為做殯葬業其實是做功德,而且行孝不是在最後那三天,更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長輩還在生時行孝才對。

事前做規劃,免除後顧憂



“我們鼓勵人們做事前規劃,但我國超過90華裔沒有殯葬儲備金,當親人忽然去世,就要向親友,甚至大耳窿借錢,何不在有能力時先做好準備?“永恆計劃”是從領死亡証那一刻開始,接手殯葬事宜,清理遺體、設靈堂、三天兩夜打齋、火化到骨灰撒大海,僅需約一萬令吉左右。我之所以推崇海葬,除了因為環保、節省土地外,家屬也不用擔心政府忽然把親人的墳地收回。”

“我們可讓5~10名親屬陪同出海撒骨灰,而政府也規定只要船開到沿海2公里外就能撒。其實,人體焚燒後化成的骨灰,屬於無機物碳酸鈣,並非有毒有害物質,不會引起水質污染。而從火化角度來看,人體火化的溫度是攝氏800~1200度,如此高溫下有害病菌根本無法存活,包括傳染性極強的肝炎病毒、結核病菌等。”拿督羅國文解釋,“至於那些想要懷念海葬者的親屬,其實可以向天禱告,此外‘永恆’也將在士毛月(佔地三英畝)建一個‘永思碑’,寫下海葬者的名字和個人資料,讓親屬可以在忌日或清明節之時,買鮮花來祭拜。”

生命只是一個過程萬般帶不走!

聖經上如此寫著:“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上帝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帖前4:16)”聖經還記載“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都展開了,並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啟示錄 20: 12-13)”

這兩段經文所要表達的是,有一天耶穌基督會回來把基督徒的骸骨轉化為榮耀的身體,與跟隨耶穌回來的聖徒的靈聯合,即使把骸骨撒在大海,漂流到全世界,上帝也有辦法召集回來。因此無論怎樣處理遺骸,基督教相信,當信徒離世那刻,“靈”都會被天使接去天堂,無論是土葬、火葬或海葬,結果都一樣。

很多人對於火化過程不瞭解,以為火化後就剩下骨灰了。其實死者的遺骸被推進去火化後,骸骨仍然是完整的,與躺在墓穴裡,經自然腐化後所剩下的骸骨是一樣的。如果人生前是不健康的,燒出來的骸骨呈現黑色或灰色,如果健康的話,骸骨則是潔白的。

完成火化後,仵作會把骸骨放進骨灰罈裡,然後敲碎。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即便骨頭保持得很好,燒出來給別人稱讚,那又怎麼樣?骨骸始終會被敲碎。這給予我很大的感受,人來到這個世上,總有一天還是一定要離開,走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原來生命只是一個過程,喜怒哀樂,我們都應該感恩,因為知道我們還活著。

陳亞倫牧師:教會並不反對海葬,最重要是家屬都一致同意進行,才不至於引起不愉快的事情。
陳亞倫牧師:教會並不反對海葬,最重要是家屬都一致同意進行,才不至於引起不愉快的事情。

讓先人隨波游世界

陳亞倫牧師曾參與過兩次由教會弟兄姐妹所辦的海葬儀式,第一次是一位擁有兩名孩子的年輕弟兄,為她的妻子所辦。由於妻子並沒有明確交代過要怎麼辦理自己的身後事,這位弟兄的思想開放,當岳父母並不同意他以海葬方式處理女兒身後事時,他並沒有顧慮到岳父母的感受,堅持海葬,最後岳父母與他鬧翻了。

第二個案例,往生者已經九十多歲,全家人都同意以海葬方式辦理身後事,即使有些家人並不是信耶穌也同意,並沒有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家人的想法,就是想讓父親隨著大海漂流到世界各地,讓父親環游世界。

四大皆空時心不要罣礙!

我所知道的,想水上葬禮跟印度有關。但火葬讓那些思想迷信的人覺得,人死了用火去燒,他還是會痛,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教導,才能讓人們明白人死了是不會感覺到痛的,即使不拿去火化,埋葬在土裏,還不是一樣會被蟲子吃掉?

身體是四大,即“火”(體溫)、“水”(身體腐爛後會變成水)、“地”(骨頭)、“風”(動作),人去世後先是失去“火”和“風”(不會動了),火葬後燒成灰,有些人放在家裏,但大多數人放入寺廟。有些年輕人對於每年清明節,要拜祭一次都覺得麻煩,尤其是移民國外或在外地工作的人。於是,覺得倒不如撒入大海。

慧海大法師不建議人們將骨灰撒在海邊,也不建議連骨灰罈(除非是可自動降解的環保骨灰罈)或食物等,一起丟進海裡,而是必須租船到遠海才撒骨灰,就不會污染環境。
慧海大法師不建議人們將骨灰撒在海邊,也不建議連骨灰罈(除非是可自動降解的環保骨灰罈)或食物等,一起丟進海裡,而是必須租船到遠海才撒骨灰,就不會污染環境。

生命永在輪迴

人在接近往生時,只有一個概念,一切都必須放下了。很多人放不下這個身體,以為將來要做鬼,或是來生還要用回等。以佛教的看法,身體只是由“四大”組合起來,當四大解散了,就叫做“四大皆空”。火化後所剩下的骨灰撒在海中,往後我們就不用那麼罣礙,也不用去做一些迷信的事。若想紀念往生者,家裏掛一張照片就足夠了,有時候念個經,捐個錢給寺廟,替亡者做公德,報恩也可。

將一滴水滴進海中,我們就可以溶入海中,和海一樣大;將骨灰撒入大海,也是希望祖先能與大海一樣大。很多人會問,把我的祖先丟入大海,海那麼冷,他要永遠浸泡在裏面,明明已經往生了,卻說到好像還活著。我們很難讓人去區分這個生與死的界限,人死了,靈魂還在嗎?所以才會有很多人燒紙衣,紙做的東西燒了之後,往生者就可以穿,這是什麼觀念呢?雖然想法好像很可笑,但懷念往生者的念頭是對的。

古代有些人在森林迷失了,死在森林,難道他的一生就在森林裡嗎?我是覺得,如果他方便又不那麼罣礙,才比較重要。佛教看法是,人有“意識”的,就像是儲存在電腦硬碟中的資料,不會因為電腦的外殼壞了而消失,因此身體的腐壞、火化等,也不會讓“意識”消失,它會去到另外一個不同空間或世界繼續下去。佛教有輪迴觀念,是充滿未來與樂觀的,是擁有永恆的看法,這個生命結束了,還有新的生命開始。

考量經濟能力

■韋樹風

來自怡保的韋樹風今年34歲,由於他的祖母去世時,剛好落在農曆新年前的年廿八,因此殯葬業者要求他們付雙倍的價錢。

經過這次經驗讓他深深體會,現今殯葬費用太昂貴,以及生前做規劃的重要,於是他趁自己有能力負擔時,選擇了海葬。

他不希望自己的身後事麻煩到家人。他的父母最初並不能接受海葬,但出於對他的疼愛,最終也尊重他的選擇。

走後不留手尾

■何建鴻

28歲的何建鴻,看到身邊一些同齡朋友相繼離世,有些已經結婚,還有了孩子,這讓他覺得在世時做些規劃很重要。

思想開放的他認為,時下年輕人都可以談死亡,對于海葬,他覺得是很“酷”的做法。他的思想不受傳統約束,認為人活著的時候才是最重要,死後,要怎麼樣也無所謂了。

他不想留“手尾”給家人。他的家人對於他選擇海葬,也全然接受。

重在生前孝順

■李曉儀

李曉儀是一名室內設計師,她在替臺灣友人安排母親的身後事時,方知道本地也可以舉行海葬,以及驚覺如今殯葬費用如此昂貴。

一家人皆信仰基督教的她,父母的思想十分開明,除了她和母親選擇海葬外,他們也同意去世後捐贈器官遺愛人間。她認為,生前孝順父母最重要,若往後想念海葬的親人,在教堂禱告即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