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國文:下台後留下甚麼?
雪州議長楊巧雙指出,雪州議會常規委員會和雪州議會權利及自由委員會將分別提呈動議,尋求雪州議會通過加強反對黨領袖的發言權,以及強制所有州議員申報財產。在忍受了叫人厭煩和沮喪的眾多負面政治新聞后,這是近期唯一一則正面消息。
雪州大臣和行政議員雖然早在2009年已開始申報個人財產,可是所公佈資料卻被批評過于簡單表面,無法達致真正監督作用。雪州政府現在打算立法強制所有朝野議員申報財產,除了擴大申報者人數,要是可以制定更全面的申報準則,肯定可以讓雪州的政治透明化跨進一大步。至于加強雪州反對黨領袖的發言權,在一個政府長期對異議欠缺包容的國度,則近乎是太陽從西邊升起的奇聞。
政客在乎的是在位時獲得什么,政治家在乎的則是下台后留下什么。打造及捍衛一個合乎公平、正義、透明的制度,是任何一個政治領袖所可以留下的最寶貴遺產。
然而,民主制度建立于對人性的不信任,如何讓不可信的政治人物打造一個制衡人性之惡的制度呢?政治哲學大師羅爾斯曾針對這道問題而提出“無知之幕”的概念。
保障自己利益
政黨輪替在執政黨與未來之間加了一片“無知之幕”,讓執政者無法預知未來自己會繼續執政,還是會轉換到在野的那一邊。這種情況下訂定的制度,會最接近不偏執政黨,也不偏在野黨的公平原則。
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對結婚了30年的夫妻打算離婚,雙方協議平分財產,可是累積了30年的財產,該怎么分配才最符合雙方利益呢?按照羅爾斯的想法,最好方法就是由其中一方負責把財產分成兩半,另外一方則可以優先選擇要哪一半。負責分財產的一方,無法預知對方會選擇哪一半。
要是分得不夠平均,對方肯定會選擇較大的一半,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為了保障自己利益,把財產分配得越平均越好,這就是“無知之幕”的作用。
馬哈迪當年大權在握時,顯然沒有預料到自己在走下權力寶座的若干年后,會站到當年由自己一手制訂的威權政府、首相集權制度的對立面。馬哈迪針對納吉來歷不明的26億“獻金”及1MDB金融醜聞窮追猛打,但卻對納吉作為巫統主席和首相所享有無法制衡的權力束手無策。
再強大的執政黨或執政者,都總會有丟失權力的一天。要是掌握權力時為了私利而扭曲制度,好讓自己掌握比政敵更大的優勢,有朝一日這個制度落入政敵手中,始作俑者將淪為永無翻身之日的反對黨。
雪州政府以三分二多數議席強勢執政,這個時候運用權力推動一個更公平、透明的制度,不但是為了繼續贏得民心,還是為了將來萬一下野后,還為自己留下翻身一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