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偉:華文不應以「應考」為目標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侯正偉:華文不應以「應考」為目標

國民型中學圖書館藏書琳琅滿目,有的是文學著作如冰心、沈從文的書本。地方史著書這些等等都是為了增進華裔子弟們的文學修養和常識。無奈的是,這些書本往往都被放在圖書館某個角落,鋪滿了歲月累計的塵埃。



雖說華語是華族的母語,但因為政府的政策而導致了華語在大馬的地位岌岌可危。甭說代表華族的象徵,連華裔子弟學習華語的機會都大大削減了,華語考試的難度可說是越來越高,讓人避而不考。

為了提倡學習華語的風氣,華社組織于去年共同舉辦了一場“搶救華文”活動。這項活動表示了對華語的憂患意識,怕的是華語在高等教育文憑考試的難度,會讓華裔子弟們為了拿到一份全甲等的好成績而放棄報考華語。

到了今年所舉辦的“輕鬆考華文工作坊”,活動名字與去年的不相同,很大可能是因為“搶救”這字眼令人讀之太過于急迫,並且人們也許會認為目前的華文還未到需要“搶救”的地步。但很明確的是,各項活動可說是具有一份功利性在裡頭,那就是主要讓參與的學生知道有關應付考試的技巧,大家試捫心自問,這是學習華文的最終目標嗎?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嗎?



體驗教學帶來樂趣

報考華語的考生逐年下降,除了政府考試難以拿甲等之外,主要是學生們根本對華文沒興趣,感覺華文是一個很苦悶的東西,就像歷史化石那樣。因此為了搶救華語,除了要讓考生熟悉考華語的技巧之外,也要讓學生們知道華語的文學性,懂得賞析華語的美。眾所周知,華語在這世界上存在著悠久的歷史並且包容性大,以華文所作的詩歌或古詩能誦也能唱,這語言的音律感是華語獨有的特性。

縱觀整個華文教育,華語教學都是以“老師說,學生聽”這填鴨式方式為教學,現今的學生不如以前能夠靜靜地坐在課堂中聽教師教學。由于現在的學生們太早于接觸電子產品,導致曝露于娛樂世界的時間久了而不能安靜地學習。我國教育界最新推出“21世紀教學”主要是針對這一代的學生進行一些有創意性的教學,以組別形式進行教學,除了能讓學生參與在教學之中,也能讓他們體驗教學所帶來的樂趣。

總的來說,若要搶救華文,必須一改“華文只是應考科目”的面貌,並突出其文學性的一面;一昧地灌輸應考技巧,只會讓學生感覺華語的可用性不大,反而讓接下來的學生對華語更不感興趣。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