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伟:华文不应以「应考」为目标
国民型中学图书馆藏书琳琅满目,有的是文学著作如冰心、沈从文的书本。地方史著书这些等等都是为了增进华裔子弟们的文学修养和常识。无奈的是,这些书本往往都被放在图书馆某个角落,铺满了岁月累计的尘埃。
虽说华语是华族的母语,但因为政府的政策而导致了华语在大马的地位岌岌可危。甭说代表华族的象征,连华裔子弟学习华语的机会都大大削减了,华语考试的难度可说是越来越高,让人避而不考。
为了提倡学习华语的风气,华社组织于去年共同举办了一场“抢救华文”活动。这项活动表示了对华语的忧患意识,怕的是华语在高等教育文凭考试的难度,会让华裔子弟们为了拿到一份全甲等的好成绩而放弃报考华语。
到了今年所举办的“轻松考华文工作坊”,活动名字与去年的不相同,很大可能是因为“抢救”这字眼令人读之太过于急迫,并且人们也许会认为目前的华文还未到需要“抢救”的地步。但很明确的是,各项活动可说是具有一份功利性在里头,那就是主要让参与的学生知道有关应付考试的技巧,大家试扪心自问,这是学习华文的最终目标吗?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吗?
体验教学带来乐趣
报考华语的考生逐年下降,除了政府考试难以拿甲等之外,主要是学生们根本对华文没兴趣,感觉华文是一个很苦闷的东西,就像历史化石那样。因此为了抢救华语,除了要让考生熟悉考华语的技巧之外,也要让学生们知道华语的文学性,懂得赏析华语的美。众所周知,华语在这世界上存在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包容性大,以华文所作的诗歌或古诗能诵也能唱,这语言的音律感是华语独有的特性。
纵观整个华文教育,华语教学都是以“老师说,学生听”这填鸭式方式为教学,现今的学生不如以前能够静静地坐在课堂中听教师教学。由于现在的学生们太早于接触电子产品,导致曝露于娱乐世界的时间久了而不能安静地学习。我国教育界最新推出“21世纪教学”主要是针对这一代的学生进行一些有创意性的教学,以组别形式进行教学,除了能让学生参与在教学之中,也能让他们体验教学所带来的乐趣。
总的来说,若要抢救华文,必须一改“华文只是应考科目”的面貌,并突出其文学性的一面;一昧地灌输应考技巧,只会让学生感觉华语的可用性不大,反而让接下来的学生对华语更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