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大磁力(完结篇) 国际学校逐渐受青睐 华小需改革 留住华族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华小大磁力(完结篇) 国际学校逐渐受青睐 华小需改革 留住华族

■华小若不改革僵硬应试教育,华裔家长未必会送孩子进华小。
■华小若不改革僵硬应试教育,华裔家长未必会送孩子进华小。

报导:许雅玲
图:本报资料中心
2010年至2014年,全国华小的华裔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但友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这是因为华裔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国家独立的1957年,平均每个华裔妇女生7.4个孩子,58年后的今天,下跌至1.4个。



越来越多友族入读华小,华社不能沾沾自喜,只把焦点放在“华小大磁力”。华小有越来越多的友族学生,究竟对华社有甚么意义和影响?华小会不会变质?

越来越多友族入读华小,包括市区华小,已是华小将要面对的趋势。

办学不错的华小,学生名额本来就吃紧,而理所当然的,友族父母也会设法让子女入读口碑好的华小。



对此,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副主席拿督王鸿财斩钉截铁表示,“应该先关注的是,华小名额比较吃紧的地区,要是华人进不了华小,这该怎么办?”

虽然友族学生增加,不过因为华族学生减少,此消彼长下,华小还是足以应付华裔父母的需求,但华社不可掉以轻心。

“华小是华社资源,由华社辛苦建立,该优先给华族报读,让华人子弟学到我们想让他们学习的母语和文化价值。”王鸿财说。

目前,华小按照学生人数,分为3大类型:A型、B型及C型/微型华小。千人以上的大型(A)与三千人的特大型,多属城市学校;B型150人或以上;学生人数少于150人,则纳入C型/微型。

给孩子更好教育

2014年,全国的华小友族学生人数增至8万7463名,占总数的15.31%。8万7463个名额,需要多少间华小来容纳?

王鸿财强调,“倘若华小不改革,最终,华小不一定是华裔父母的首选。”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高达96%的华人把孩子送入华小。教总曾就此指出:根据趋势,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小班制、重视英语的学习、以及较为自由学习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有经济能力的华裔父母。

对此,为人师表的林坊玲坦言,父母都是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而华小是其中一个对他们来说不错的选择。

但现在,在雪隆市区出现的私立学校,包括Home Schooling,以及国际学校的出现,多少影响了父母的教育选择。

KSSR小六考试制摒弃作业簿教学

华小很优秀,可是,华小还是面对太多挑战,比如说,去年年尾闹得比较沸沸扬扬的课题,即是KSSR 小六考试制度。

政府在2011年采用小学标准课程纲要(KSSR)。根据当时的新教育政策,2016年的六年级考生将以政府考试(60%)及校本评估(40%)为计算。

校本评估考试已在许多国家推行,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及能力进行评估,评估涵盖学生平日的作业和报告、课外研究、活动等计算得分。

难得教育部与时俱进做出改革。眼看“培育具创意和高思维的学生”已露出曙光,但有学生父母,包括老师反对:我们要求100%应试考试,因为对教育部监管没信心,担心校本评估制出现偏差,对学生不公平 。

重视语文专业教学

林坊玲坦言,“我们应该被再教育。我们需跟得上此番教育改革的浪潮,教学模式要改变,其中,校长是关键人物;父母的教育期望也需要做调整。当然,我理解大家反对的理由,我期望教育部执行过程,不会因为人为偏差以致出现畸形的发展与结果。”

在期待教改的同时,王鸿财坦言,华小应先改变依赖作业簿教学的做法,以及更加重视国、英语方面的专业教学。

华小成绩水平被拉低

友族入读华小带来怎样的意义?

林坊玲说,“或许是长期受到各种挤压,华社在我国办教育是比较辛苦,长期自力更生,步步谨慎;所以对于友族进入华小就读,是持着比较观望的态度。”

“也许,华社,包括校方、父母们,可以试着调整观念,将想法放得更辽阔──华小的教育对象圈子扩大,表示华文教育办得成功,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实现族群融合的重要管道。”。

友族父母要求不同

全国校长职工会副总会长王仕发校长坦言,“感谢友族认同华小的办学水平。不过,我们必须了解一点,即是,友族父母的意愿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

假如你问友族小孩:Arumugam同学,请问你在华小的学习如何?有困难吗?他必定雀跃回答:很好呀!没有问题。

小孩子的“没有问题”,正是老师的问题。孩子很简单,学到的什么都是好。

现实是,一间学校,若全以华裔考生统计,及格率约95%,加入友族生后统计就变成70%。成绩退步,教育总监召见州教育官员,官员回去找校长,校长向老师问责,又走不出以分数为主的应试教育。

加之,友族父母,尤其马来家庭,不担心孩子衔接中学的语言问题,因此只把华小当作6年语文班:老师,我不要求孩子考到优良成绩…..

成绩水平被拉低,难免。

友族当华小校长掀争议

友族入读华小带来怎样的影响?

撇开老师要用双语解释课文,校方要用双语发公告,华小整体成绩被拉低的事实不谈,就只说最关键的两点吧:首先,若学校60%学生是友族,有一半人的父母加入家教协会,再有一两位代表进入董事部。

友族父母的心态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奋斗的目标,当然也和华社不一样。华小最坚强的后盾,包括董事部和家教协会,倘若内部意见分歧,怎不叫人担心?

还有,过去,校长群里面有一种声音:为什么华人可以当国小校长,马来人就不可以当华小校长?当时,包括王仕发在内的华人校长,都不以为意。

一旦,友族华小毕业后,直接衔接独中,有上增趋势,只要他或她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华文优等,便符合教育法令阐明的,“华小教师和掌校者必须具备华文资格“,就可以担任华小校长。

“这是危机吗?”王仕发反问。

“平等权益下,我们不会阻止友族接受华文教育,友族学有所成,我们应该高兴,友族当了华小校长,我们也认同。”王仕发继续说。

捍卫华教运动
保障华社权利

教育学者杨泉博士说:“华小应重视的困境,就是将来会面对办得优越、以学生为主和开明教学环境的双语(英语及华语)私人学校或国际学校的竞争。”

尽管部分小学的教学有进展,但主体还是注重应考填鸭、补习模式,少用启发批判精神的询盘、发现教学模式。微型小学的困境更严重──学生不足、老师不成型及校舍简陋。

克服问题困难重重

“要克服华小多问题,困难重重。首先,作为国家教育系统的一环,却没得到应有的支援,需要华社出钱出力扶助。华小教师为政府公务员,许多言行须谨慎,华教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时,不能抗拒,只能在夹缝中默默的作出对策或消极的反应。争取华教的运动还必须努力。”

此外,华小都各自为政,山头主义风行。一个小小的华人地区,就有许多小型的学校。

“如果这些学校整合成较大型的、拥有较大空间和设备的小学,集中资源,会更好。问题是,目前要申请一间华小都难的行政系统下,华社是不会放弃多么难得的学府的。华教运动要争取的,就是保障华社能够按照需要设立学府的基本权利。”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