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思 老家的故事‧雙腳+鐵馬 走遍大街小巷 浮羅池滑任我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鄉思 老家的故事‧雙腳+鐵馬 走遍大街小巷 浮羅池滑任我騎

葉舒惠在浮羅池滑生于斯,長于斯,還成為州議員,她要保留這個社區一些美好的東西。
葉舒惠在浮羅池滑生于斯,長于斯,還成為州議員,她要保留這個社區一些美好的東西。

報導:蔡愛卿
●受訪人:葉舒惠(34歲)
●老家 :浮羅池滑
說葉舒惠是浮羅池滑的女兒,一點也不為過。從祖父那一輩開始,葉家雖然搬過好幾次,但都沒有離開浮羅池滑區。葉舒惠對自己的選區瞭如指掌,因為那是她出生長大的地方。即使到現在,她仍與家人住在那裡。



讀小學時的葉舒惠,由于父母都要工作,她平日都由外婆照顧。活潑外向的葉舒惠對于呆在家中總感覺很悶,她有一套方法讓自己可以去外面玩。就是不問外婆自己可不可以出去,而是直接說:“我出去了哦!”后自己開門出去。她在小學時就很活躍,課余常走路去朋友家一起溫習功課。

在她學會騎腳車之前,她是通過走路認識了自己的社區。由于她非常活躍于課外活動,有些活動的舉辦地點,搭巴士去很不方便,便走路前往。其中兩個曾經走路去的地點就是青年公園與植物園。

拜這段走路的日子所賜,她對浮羅池滑區的捷徑、哪條道路比較涼爽、哪個路段能買到東西吃非常清楚。她還曾經在從青年公園走回來時,遇到下大雨,整個人淋成落湯雞。



學會了騎腳車后,葉舒惠更了解浮羅池滑區大街小巷。她說,她在浮羅池滑修道院女中唸初中時,全校兩千多名學生中,只有兩名是騎腳車上學的,其中一人就是她。

她說,另一名騎腳車上學的女生住在花地園,每日只是騎腳車來回學校與住家,不會在浮羅池滑區內跑。反而是她,騎著一輛深青色的腳車,走遍了區內大小道路,甚至騎到丹絨武雅去找朋友。

從美蘭園到浮羅池滑警局那一帶的店屋,是她常常騎著腳車出現的範圍。有時候幫外婆到雜貨店買點東西,熱天裡則外出向路邊的椰子小販買嫩椰回家,一邊把手可以掛2粒椰子,她的腳車就這樣掛著4粒椰子,搖搖晃晃地騎回家。

“由于常在他們面前經過,那些街邊小販對我都很有印象。我去外國讀書幾年回來后,偶爾還會騎腳車去買東西,有小販看到我就問:這么久沒見到你啦!去了哪裡?”

欣慰舊社區仍存在

在浮羅池滑住了三十多年,葉舒惠認為該地區雖然有不少改變,但是從小常去買東西的店基本上都還在。這些舊社區的存在,代表著傳統睦鄰精神依然維持著,必須好好保護。

她覺得浮羅池滑是一個很適合居住的地方,巴剎那一帶的商店,基本上已可以提供周邊居民日常所需,而且都是經營多年的老店,老板與顧客互相認識,大家都是來自同一社區的人。

雖然走到今天,區內已有許多新發展,但是大部分傳統商店都還在經營。葉舒惠也看到,一些商店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接手生意,她相信這些人與她一樣,都會傳承社區的睦鄰精神。

她說,要保護擁有睦鄰精神的社區,良好的城市規劃非常重要。良好規劃是讓住在那裡的居民,都可以在鄰近地區買到日常所需,而不是即使要買粒電池,都必須開車到商場才能買到。

兒時可見三輪車

三輪車現在只能在喬治市看到,其實在以前,其他地區也是有三輪車服務的。在葉舒惠小時候,浮羅池滑就有三輪車服務。她從小學至初中一那一段日子,每天放學后是坐三輪車回家的。

她說,那時候他們家住在美蘭園一帶,離學校其實很近,爸爸每天上午用車載她去學校,但媽媽不想勞煩外婆去學校帶她回家,就付費給一個三輪車夫,每日從學校載她回家,她是全校唯一坐三輪車回家的學生。

她說,唸小學的年代,雖然三輪車已開始沒落,但浮羅池滑巴剎外仍有三輪車為買菜的主婦提供載送服務。而載送她的該名三輪車夫,也載送過唸小學時的媽媽,可想而知他的年紀有多大了。

后來葉舒惠上了初中,那個老三輪車夫過不久也退休了,三輪車那時也漸漸退出浮羅池滑區。

活躍於校內外活動

葉舒惠自小學開始就非常活躍于參加校內外的活動,這與他媽媽的鼓勵有關。她說,媽媽來自貧窮家庭,沒有錢參加學校的制服團體活動。到了有自己孩子的時候,媽媽就非常鼓勵他的孩子們,盡量參加各種活動。

媽媽告訴她,讀書時家裡很窮,除了沒有錢買制服而無法參與制服團體,跟一些同學也合不來,因為她無法購買那些多數人都擁有或者參加活動需要用到的東西。

“而且媽媽也沒有時間,因為放學后她必須去幫人補習來補貼家用。因此我們長大后,媽媽全力支持我們參加各種活動,她要我們去學習以及體驗世界,我從小學開始就參加各種比賽、生活營。”

由于這種活躍的生活方式,葉舒惠開始深入認識浮羅池滑區。而且,她認識的不只是自己年代的浮羅池滑,還有媽媽的年代。原來,她很喜歡與媽媽分享自己去了哪裡,看到些什么,而媽媽就會告訴她,當年她的少女時代在同樣地點所看到的又是什么。從媽媽口中,葉舒惠對浮羅池滑、峇眼惹瑪、白雲山、喬治市等的過去都有一定了解。

搬了幾次仍在區內

葉家在浮羅池滑區內搬過好幾次,搬遷的原因基本上都與孩子有關。

葉舒惠的祖父原本住在水池路山上,那是一個摩哆也無法直接到達,交通極不方便的地方。她依然記得小時候去祖父家,仍需坐摩哆上到一半的山,然后再走路到祖父家。葉媽媽懷著她時,就因為山上交通不便而決定搬下來,當年的小夫妻在長青路(Jalan Evergreen 5)租了一間房子,並在那裡生下第一個女兒,就是葉舒惠。

到了入學年齡,媽媽為了方便女兒進入浮羅池滑修道院小學就讀,就想找一間靠近學校的房子。這次他們搬到了位于現美蘭園城中城旁的公寓,並在那裡住了8年左右。當住家旁的商場建好后,他們知道那裡不再是一個安靜的社區,就搬到了楊源續路,直到她唸中五那年,才搬到目前住的地方。

她說,媽媽小時候也曾經給住在楊源續路的保姆照顧,並且同樣就讀浮羅池滑修道院小學與中學。他們母女倆走路上學的路線基本上一樣,因此媽媽常常給她說當年上學路上所看到的東西。

葉舒惠:致力打造友善步行環境

為了維持社區的睦鄰精神,加上受以前時常走路去參加活動的經歷影響,葉舒惠很重視選區內的步行設施。在她當上浮羅池滑區州議員后,在選區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打造友善的步行環境。

提升步行設施是她最早在選區內做的事。我們可以發現浮羅池滑區應該是全檳最多行人交通燈的地區,馬路上的車子雖然很多,但路邊也規劃了人行道。

她說,每一個行人交通燈都是極力爭取回來的。過去地方政府的觀念是,路上的車子越來越多,他們必須想辦法提升道路,緩和塞車情況,而行人交通燈是會導致塞車更嚴重的。

“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的。如果只為開車的人考慮,不為走路的人考慮,馬路上就會越來越多車,塞車就會越來越嚴重。我們必須打造對行人友善的步行環境,人們才願意不開車,改為走路。即使要求開車人士把車停遠一點,然后步行到他們要去的地方,也必須有良好步行設施,人家才願意走路。”

她說,不只是人行道,如何讓步行者安全地過馬路也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何她在選區主要道路都爭取安裝行人交通燈,而且她盡量確保每個交通燈都有倒數計時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