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庇佑世間良緣 七姐最知女人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主題故事‧庇佑世間良緣 七姐最知女人心

報導:葉鳳玲
圖:盧淑敏、七宮仙女廟提供、受訪者提供



早在商周時期,已有牛郎、織女諸星的記錄,到漢朝出現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並由此衍生出七姐的信仰。

李永球
霹靂州太平人,自小對歷史民俗深感興趣,2004年成為全職文史田野工作者,足跡踏遍馬來西亞及國外。

古時民間編造出擬人化的神話故事,豐富了節日色彩,七夕節就是其一。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七姐節,不少善信選在農曆七月初六及初七到七姐廟賀誕。



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表示,民間歷年以來在農曆七月初七祭拜牛郎織女,尤其是祭拜織女,已經是多年的傳統。

“當然,也有一些人不認同七月初七拜的神明是織女。”

深受女信徒愛戴

七姐誕是祭拜牛郎織女的節慶,源自民間流傳牛郎和織女于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的故事。古時的婦女三步不出閨門,女紅是必學的技藝,她們拜祭織女,就是希望求得心靈手巧,來日嫁得如意郎君。節日的意義消失,參拜的人便愈來愈少,可以看到這風俗的地方已不多了。

“中國廣東的古代七夕風俗主要是未婚女子向七姐乞求賜給好手藝,並且在數個月前就準備做些手工藝的物品,刺繡等,以便在七夕當日擺出來給大家欣賞。”

他補述,在大馬,廣府人祭拜的是七姐,傳說七姐是天上的七仙女,也有人說是玉皇大帝排行第七的女兒。福建人祭拜的是七娘媽,也就是織女。潮州人祭拜的是花公花婆。

“七姐誕主要從閩粵傳入馬來西亞,福建和廣府人等都有慶祝七夕節的傳統。不過,福建人的七夕節幾乎已經消失殆盡,廣府的還在保存著。”

另外,早期與現在的祭拜儀式大同小異,差距不大,只不過一些祭品已經消失了。

七姐廟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別屬性,那就是善信會在七夕當天到七姐廟祈求好姻緣。

對此,李永球說:“女神對于婦女特別幫助,因為以前社會由父母主婚,靠媒妁之言。女人的婚姻全被他人主宰,因此只好到廟求神拜佛來庇佑嫁個好丈夫。 ”

不過,也有不少人到七姐廟祈求好人緣,功成名就。他表示,祈求事業應該是近年的發展變化,而七姐神屬性是幫助婦女的婚姻、生育、保護嬰兒孩子等等,與事業的關係不大。

媽姐流行拜七姐

根據傳說,身為仙女的織女與她的姐姐們下凡游玩結識了耕者牛郎,牛郎與織女結婚后觸怒了天帝,天帝把他們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允許相聚一次。

據悉,這與早期媽姐“不落家”風俗有相似之處,因此拜祭七姐誕是媽姐的傳統風俗。比如,位于文良港的七宮仙女廟是吉隆坡僅存的一間七姐廟,該廟宇早年便居住著多位媽姐。

李永球表示,廣府人本就有拜七姐的風俗,媽姐或自梳女崇拜由來有自,屬于正常情況。

“當然七姐是女神,而女神一直被視為慈悲心腸,所以婦女崇拜她也就理所當然的了。”

他到台灣看過一次當地的七姐誕,基本上和大馬大同小異,祭品也比較簡單。“由于廣府人比較熱衷祭拜七姐,所以廣府幫的會比較隆重,祭品較多。香港也是一樣。”

時尚化妝品上香案!

隨著時代發展及社會進步,中西文化中的節慶,也不斷地趨向多元化的融合。以前的“七姐誕”,善信供奉的是鮮花、水果、海棠粉、花露水、針線、梳子等;現在,SK-II、法國香水、米奇包等,“穿越”到迎接七姐誕慶典的香案上也不出奇。

李永球認為,以現代的口紅化妝品膜拜神明,已經很普遍了。“與其說是中西文化交融,不如說是因為找不到古代的口紅等化妝品,因此改用西方的現代產品。”

“當然,華人也喜歡採用新物品來祭拜神明,以增添新鮮感。”

據他觀察,近年被採用的新祭品還包括蛋糕(祝神明生日)、西洋色酒、西洋化妝品和香水(女神專用)、雪茄、奶嘴(三太子)、鉛筆圓珠筆(文昌)等。

“我個人對于這些新的祭品,覺得無可厚非,中華文化包容性極大,是可以接受的。”

“七姐誕”的部分祭品
“七姐誕”的部分祭品

肚臍圓
盛載織女淚水

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有人拜織女、七仙女、七娘媽、公婆母等。七夕節是個大節日,閩粵籍貫各有自己的慶祝儀式……

董詠祥
巴生人,2005年赴台灣留學7年,在古都台南認識了傳統民俗之美,從此對傳統民間藝術的喜好不可自拔。

“在檳城,有兩個地方會有比較大型的七夕節慶,一是喬治市七條路城隍廟的七娘媽,主要是福建人在拜;一是東安會館的乞巧節,主要是廣東人在拜。”

董詠祥兩個節慶都曾經參訪。七娘媽有一個特別的地方讓他印象深刻,那就是獨特的供品。

“除了七色花、花露水等,還有麻油雞、油飯和肚臍圓(類似湯圓但是中間有凹槽不穿洞)。我有問過檳城人,為什麼肚臍圓是這個樣子?沒人知道答案,但是看過台灣的解釋,肚臍圓凹槽的部分是用來盛織女的眼淚。”

至于麻油雞、油飯,董詠祥的臆測是,傳說中牛郎織女被拆散之后,織女的六位姐姐照顧及保護織女的孩子,而七娘媽在民間習俗裡是照顧小孩的一個神明,因此,善信在七夕奉上滿月的食物來供奉七娘媽,感謝七娘媽保護。

“廣東人的乞巧節也很有特色,晚上在門口設神案拜七姐,擺放胭脂水粉、針線、扇子、七色花、七糕及七果等供品。”

“它的重點是乞巧,以前的女性靠手藝生活,手藝相當于個人的賢慧,所以她們向七姐祈求手藝的精進,讓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對象。”

福建人拜七娘媽謝恩,廣東人拜七姐乞巧,而潮州人也會在七夕當日拜“公婆母”及出花園的習俗。

“華人傳統的認知,任何東西都有神明,而公婆母就是床母(床神)。潮州人認為,小孩小時候送給神明為契仔、契女,讓神保佑健康長大。等到16歲,孩子能夠獨立了,在七夕這一天,洗契兼出花園,不再是公婆母的契仔、契女了。”

織女成焦點,魁星被忽略

董詠祥認為,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許多人的關注焦點是“七夕”,而七夕無論是在傳說故事或是習俗上,充滿著濃厚的女性節慶感,忽略了男性的部分。

其實,農曆七月初七也是“魁星生日”。魁星是讀書人所崇拜的神明,從前的讀書人相信魁星和金榜題名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稱中了狀元叫做“一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

他說:“耕田在民間概念中是很辛苦的工作,所以男性拜魁星,希望能中狀元,考取功名,不用生活得那麼辛苦。”

以前,七夕這一晚,女性拜織女,乞求織女能夠賜給她們一雙靈巧的手;男性拜魁星,祈求保佑自己考運亨通。兩個不同性別的小天地,熱鬧有趣。

“拜織女、拜魁星,都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大馬,也有人拜文昌和魁星,這兩個都是對功名的追求,但是現在已慢慢消失了。”

主角不同,故事雷同

“七夕鵲橋相會”是牛郎和織女,還是董永和七仙女?有人說是同樣的人,有人說是兩個不同的故事。對此,董詠祥提出自己的看法。

“它們兩個都是母題。舉例,福建人拜天公誕供奉甘蔗,有人說是日本人和華人打戰期間,福建人躲在甘蔗園成功避難,所以用甘蔗為供品來感謝神明。也有的說是廣東人和福建人打戰、潮州人和漢人打戰……故事有諸多版本,但是母題不變,那就是一批人到甘蔗園避難,脫險之后以甘蔗來作為神明的供品。”

“同樣的,牛郎和織女、董永和七仙女也是這樣,主題就是一個男人和女人相愛的故事,女的懂得織布,而男的在神奇老牛幫助之下娶得了仙女。”

他說,中國各地不同的民族之間,流傳著各種民間故事。在蒙古傳說裡,就有龍女和凡人結婚這個民間故事,和牛郎織女的故事雷同。

“民間故事的特性是流行廣、變化大,因此,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行,並且發展、延伸出不同的故事,但是其母題、主題永恆不變。”

有如菜蓋一樣大的七姐盆,有各種提供給七姐的用品:梳子、首飾、髮簪、梳妝鏡、女鞋、水粉胭脂、剪刀、針線、笛子等。
有如菜蓋一樣大的七姐盆,有各種提供給七姐的用品:梳子、首飾、髮簪、梳妝鏡、女鞋、水粉胭脂、剪刀、針線、笛子等。

幸福半遮面
夫君孩兒伴兩側

吉隆坡文良港七宮仙女廟,供奉七個七仙女神像,每一個由各色衣裳著身,一字排開顯得華貴。每年到了七夕,不少善信前來敬拜,祈求人緣、姻緣圓滿順利。

踏入七宮仙女廟,正殿中央的黃色雕花框邊玻璃櫃,擺放著七仙女神像,右邊順序起為六姑、四姑、二姑、大姑、三姑、五姑、七姐。

“我們尊稱七仙女為姑,除了最小的仙女稱為‘七姐’。為什麼只有最小的仙女稱呼和其他不一樣?我也不知道,只知道這是一直沿襲下來的稱呼。”

“大姑坐在中間,規定要身著紅色,五姑則是粉紅色。其他仙女的衣服顏色則是我們自己沿用以前的配色法。為什麼大姑和五姑會特別規定?我也不清楚,這是廟裡以前的規定。”

文良港七宮仙女廟建于1931年,擁有85年歷史,由謝門丁氏創立,后為袁門謝氏、袁轉好管理。現在,袁煥娣是第四代管理人,她自小被袁轉好領養並在七宮仙女廟長大,這座廟宇濃縮了她所有的成長記憶,包括以前和一班媽姐一起住在廟裡。

親手縫珠花

靠近玻璃櫃前一看,咦,怎麼原來七仙女神像左右兩邊,還有兩座像?袁煥娣說,右邊是牛郎,也就是董永,左邊是牛郎和織女的兒子董仲。

“七姐和牛郎不能坐在一起,是因為凡人和神仙不能結合,所以牛郎和織女需要喜鵲相助在銀河上架起橋來才能見面。同樣的,為了圓滿,我們把牛郎和董仲也擺放坐在一起。”

“從正門口看不到兩側的牛郎和董仲,他們被巧妙地遮住,走近看才發現他們的存在。從我懂事以來就是這樣的擺設,據悉是傳承自中國古代的格式。”

七仙女身著的各色衣裳上鑲著的珠花、亮片,是由袁煥娣和其他人一起親手縫綴的。以前七仙女的衣裳每年必須從香港訂製更新,隨著香港老師傅退休,這種類似粵劇衣冠式樣的服飾難以找人訂製,最后她們只好請人先縫製素色衣裳,然后親自把珠花、亮片一針一針縫上去。

“每位仙女懷裡放有扇子、手帕和神拂。扇子、手帕每年換一次,當有善信遇事不順,我們會送他們扇子或手帕加持、祝願。當然,這些物品必須要擲得聖筊,有緣人才能拿回家。”

終究是女人,怎少得了胭脂水粉

七宮仙女廟神壇旁兩根大柱子后面,置有一個梳妝台,梳妝台上有鏡子、花露水、口紅、毛巾等,還有一個洗面盆,盆裡有一個盛滿水的杯子──這些,都是供七仙女梳洗、弄妝之用。

到了農曆七月初六及七夕當日,神壇更擺放壽包、水果、鮮花等,還有善信送來的供品如針線、梳子、剪刀、手帕、扇子、禮籃等,自然少不了女性用品如口紅、睫毛膏、腮紅、粉底、防曬膏等。

“只有七姐廟才有化妝品供奉品,大家都希望和七仙女共用,也能和七姐一樣美麗。我們鼓勵善信在敬拜七仙女過后,拿回家自己使用,不要浪費,或者留下其中一兩樣即可。”

袁煥娣表示,敬拜七仙女很簡單,先供奉鮮花和水果。“七種不同顏色的花和七種不同顏色或不同種類的水果,鮮花和水果皆不帶刺。”

第二就是上香敬拜。特別的是,拜祭時使用紙製的“七姐盆”來承托金銀衣紙。“七姐盆”中央繪有七仙女,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的彩色圖畫,周圍又畫了多種女性用品。

“我們也會準備小包裝的‘七姐粉’及紅絲線,方便善信祭拜之后,擲聖筊、取回家廣結善緣。”

七姐粉具有廣結人緣的寓意,紅絲線則是牽線之意:“要有姻緣、功成名就首先是先要有人緣,有緣有份,粉代表“份”,取好意頭。”

七姐加持,紅線牽緣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也是“七姐誕”。每年七月初六及初七這兩天,七宮仙女廟都會準備好紅絲線、七姐粉,善信若擲得聖筊,就可以取回家。

“紅絲線、七姐粉是一種加持、祝願的力量。紅絲線可以戴在左手上,因為氣場的氣是從左手進來。如果不想戴在手上,就放在口袋或包包裡,盡量讓紅絲線跟著你走,放在家裡的話怎麼幫你牽紅線,結好緣?”

至于攜帶多久,袁煥娣認為,紅絲線不礙事也不佔位,最好隨身攜帶。“好的姻緣、好的人緣並不是一下子就跳出來的,它需要時間的醞釀和累積。真的不想帶在身邊的話,放在家裡抽屜也可以。”

“個人的努力和改進也很重要,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勞而獲的。脾氣不好,就要改進,如果無法控制好你的脾氣,口氣不好,即使有祝願的力量想幫助你牽線,也幫不上忙。”

祈求姻緣人緣順境

大家對于七夕的傳說津津樂道,特別是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因此每年七夕的“七姐誕”,眾多善信到來祈求姻緣,也求平安和順景。

“織女和牛郎的愛情感人,結了婚的人祈能和他們一樣愛情永固,單身的祈望得到好姻緣。”另外,傳說中七仙女情同姐妹,因此也有不少一班朋友前來敬拜,祈求友情永固。

袁煥娣說,除了祈求姻緣、人緣和平安順境,也有不少人祈求巧手和智慧。

“七夕是一個古老的傳承文化,以前的社會女性注重手藝,不管有錢沒錢,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學女紅,相親的時候也是拿女紅給對方評鑑。以前的人也沒有什麼宗教信仰,因為織女很會織布,所以人們敬拜織女,祈求織女賜一雙巧手,做好女紅,被好人家看中。”

據她的了解,在中國有些地方只是供奉織女,而七宮仙女廟自建廟以來一直都是供奉七仙女,以及牛郎董永和董仲。

“現在年代不同了,手藝不再像以往那樣被重視,但是‘美麗與智慧並重’向來是女性的追求,因此不少女性前來敬拜七仙女,除了早期化妝品如海棠粉、花露水及梳子等,也有人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化妝品也帶來供奉。”

袁煥娣表示,在香港,每年七夕不少戀人攜手前往七姐廟敬拜,祈求愛情圓滿順利。無可否認,和香港、台灣比較,大馬人對于七夕這個傳統節慶並不熱衷。

“這可能和各地文化有關。台灣和香港是單一文化,馬來西亞是多元文化,而且不是每個華人都接受華文教育,懂得七夕這些傳統節慶。希望七宮仙女廟能在七夕前后與各方廣結善緣,大家一起維持及推廣傳統文化。”

一個問題一支籤

人稱“藍姐”的藍瓊英(70歲),在七宮仙女廟住了逾10年,見過無數家庭到廟裡祭拜七姐。“一開始是父母帶著孩子來,尤其是家中長輩帶著還沒有結婚的子女過來,后來這些子女結了婚,又帶著他們的孩子過來。”

她說,和以前比較,近年到來祭拜的善信不乏年輕人,尤其是每年農曆年初六晚上十一點多的時候,許多年輕人和小孩排隊等待“轉神檯”(繞七圈穿過神檯)。

“現在的年輕人知道要為自己爭取好姻緣和好人緣,在七姐誕的時候過來祈願。有些是早上上班之前過來,有的是放工后來。”

藍姐是七宮仙女廟的“解籤人”,以前這裡有一位老師傅替人解籤,當時她在旁邊聆聽,輾轉多年之后,現在由她替人解籤。

“七宮仙女廟的籤和一般廟宇沒什麼不同,但是這裡共有七組籤,每一組籤由不同的仙女來掌管,善信求到那一組籤,就是表示和那一位仙女有緣。”

一支籤只能問一個問題,當然一個問題也只能求一支籤,如家庭、姻緣、事業等。如果同時有兩個問題,也不可在同一支籤求得答案,必須一個問題一支籤,先問一個問題求一籤,后再問另一個問題再求籤。

“一個人並沒有規定一天能求幾支籤,不管是什麼,所想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透過籤求得答案。每個人的問題有所不同,所以籤的解釋是看當事人的境遇及追求而有不同的解釋。當然,求籤是一個文化習俗,可以選擇信或不信。”

藍姐表示,不少善信在願望成真之后,再次到訪廟宇稟告七仙女或道聲謝謝。“每次看到有人把禮餅送過來供奉給七仙女,我們就知道這個人求得了好姻緣,今年就有兩三位送禮餅過來。”

文良港七宮仙女廟“七姐誕”開放時間

日期:農曆七月初六(8月8日,星期一)及七月初七(8月9日,星期二)
時間:初六7.30am至初七1am/初七8am至10pm
地點:52,Jalan Pahang,53300 Kuala Lumpur(吉隆坡文良港大街,與觀音亭同排)
註※農曆七月初六11pm或12pm會有轉神檯活動

置于廟宇正殿中央的七仙女神像,近看才看到兩側的董永和董仲。
置于廟宇正殿中央的七仙女神像,近看才看到兩側的董永和董仲。
廟宇提供七姐粉和紅絲線,讓善信廣結善緣,擲得聖筊者方有緣拿取。
廟宇提供七姐粉和紅絲線,讓善信廣結善緣,擲得聖筊者方有緣拿取。

兩星相距16光年
無損鵲橋會浪漫

七夕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也吸引不少人在夜空中尋找留下千古佳話的牛郎星、織女星……

傳說中,牛郎與織女每年只有農曆七月初七這天,能透過喜鵲搭成的鵲橋相會。仰望天際,夜空中能見到那兩顆代表牛郎與織女的亮星,但你知道牛郎星與織女星的真實情況嗎?

尋星天文學會(Star-finder Astronomical Society)主席鄧啟浩透露,牛郎、織女兩顆星相距16光年,不可能相會。 “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而已。”

他也表示,牛郎星、織女星與天津四是夏季觀星的最佳夜空主題,這三顆星被稱為“夏季大三角”(Summer Triangle)。

“簡單來說,夏季大三角是由牛郎星、織女星與天津四這三顆非常亮的恆星組成的星群,三者組成一個容易辨識的三角形圖案,所以叫夏季大三角。”

星空中最亮的大三角

夏季夜晚的星星會慢慢從東方地平線升起,往西方落下,是因地球廿四小時會轉動360度,所以夜空每小時轉動15度,星星跟月亮一樣有升起、落下的情形。而夏季夜空最好辨識的夏季大三角,往往是導引觀測星座的重要座標。

“只要是晴朗的夜裡,都能在夜空中找到這三顆最亮的星。最亮的星就是天琴座裡的織女星,織女星往右下延伸,銀河另一端的亮星是天鷹座的牛郎星;而織女星往左上延伸,即可見到天鵝座裡最亮的天津四。”

換言之,找到夏季大三角,等于找到三個星座。

“七夕當日,日落后幾小時,約晚上八點,抬頭看東方45至50度的位置,肉眼就可以看到夏季大三角,在北馬和南馬地區,位置會有所偏移一點。由于吉隆坡光害嚴重,看不到銀河,就得選擇到沒有光害的郊外觀星。”

7月至9月最易見,11月失蹤影

鄧啟浩嘆惜,以前適耕莊可以看到銀河,可惜現在看到的機會越來越少。上個月,他還特地到森美蘭州葫蘆頂(Simpang Pertang)某果園拍攝今年的夏季大三角以及銀河。

“其實從6月開始至11月,都可以看到牛郎星、織女星。其中,7月至9月是最容易也最方便在夜空中找到牛郎星、織女星,踏入11月就慢慢看不到。”

他表示,尋星天文學會曾經在2003年舉辦過牛郎星織女星觀測活動,那時候的他還未加入任何天文星象組織,不過是偶爾在家裡看星的一般興趣者。

“那一年,我從電台廣播聽到有觀星活動,就跑去湊熱鬧,看到了天文望遠鏡、觀星儀器等,當時也認識了一些朋友,彼此交流、交換資訊,這才發現以前在家裡看星星是井底之蛙,自己也不懂得夜空裡看的到底是什麼星?那一次的觀星活動之后,我愛上了觀星!”

他笑言,第一次看到牛郎星、織女星,並沒有很大的情緒波動:“我只是對牛郎織女的故事有感覺,坦白說,當時看到月亮表面的坑洞,讓我覺得興奮,哈!”

七夕看牛郎星、織女星,不如流星雨、日食、月食等天文奇觀受到民眾期盼。鄧啟浩以自己的觀星經驗分享其中的差異:“流星雨一顆接一顆拖著白色的長尾巴,在黑夜中划過一道道白光,月食和日食都是太陽光被遮住所產生的不可思議景象。”

“牛郎星、織女星說到底,不過是夜空裡閃亮發光的兩顆星,在視覺效果上不及流星雨、日食和月食那麼壯觀,所以得不到民眾的關注。”

遠離塵囂光害
登高觀明星

“觀測牛郎星、織女星之時,無論是在空曠的海邊或山區,都必須避開建築物燈光、街燈、住宅燈、車頭燈等光害來源。”

“不只是牛郎星、織女星,舉凡觀測任何天文星象,地點當然是越暗越好。”

鄧啟浩透露,鄉間或郊區的公園會比有光害的城市街道更好。如果是去鄉間觀星,就要找一個背對城市光害的地方,避開無遮罩的路燈和安全照明系統。

“往高處去”也是觀星的一個要件。低海拔城市區域一般充滿灰塵,會讓光線扭曲,降低望遠鏡效果。到海拔較高處,大氣中的灰塵較少,較空曠且遮蔽物較少,能更清楚觀星。

另外,也要密切注意天氣狀況,把握適合觀測星空的夜晚。“一般上,只要天氣晴朗,沒有雲層,就可以看到牛郎星、織女星。”但是,即使夜空澄澈,如果空氣濕度很高,水氣會變成霾和霧,影響能見度。

新手可用雙筒望遠鏡

由于牛郎星、織女星十分耀眼,只要算準月亮未高掛天空的時機,在沒有光害的情況下,肉眼就能把牛郎星、織女星盡收眼底。

“如果想要看得更清楚,新手入門可以選購雙筒望遠鏡,一來約1000令吉以下,二來它易使用且方便攜帶。”

“不過,雙筒望遠鏡因為是手持,如果手的穩定度不好,容易影響觀星效果,而且它只能看到比較大的星雲和月亮的輪廓,一般,我們用它來尋找星星。”

鄧啟浩表示,由于牛郎星、織女星距離地球太遠,使用雙筒望遠鏡或是進階的天文望遠鏡,也只能看到這兩顆星在閃閃發亮而已。

“不過,天文遠望鏡可以觀測到星雲、土星、火星、木星和月亮的形狀,這些都是肉眼和雙筒望遠鏡做不到的。”

他說,如果想要觀測土星、火星、木星和月亮的形狀,對于大部分新手來說,4.5寸直徑(或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就很理想了。直徑的大小決定進光量,直徑越大就能接收到越大的光,而這個規格的天文望遠鏡優點是價格適中(約1400令吉)。

“新手可以先用雙筒望遠鏡,從月球、行星開始認識,熟悉了夜空與望遠鏡操作之后,再挑選適合的規格進階天文望遠鏡。”

星星知多點

小知識

牛郎星(Altair):天鷹座主星,距離地球16光年

織女星(Vega):天琴座主星,距離地球27光年

天津四(Deneb):天鵝座主星

牛郎星和織女星的距離:16光年

亮度:牛郎星0.75星等,織女星0星等,天津四1.25星等(數值越小越亮,三星當中屬織女星最亮也最大)

觀測牛郎星、織女星最佳地點

牛郎星、織女星與天津四是很亮的星星,在當季晴朗無雲的夜空,抬頭就能看到。但是,如果要看比較暗的星體,就要到郊外,離開強光害的城市,如瓜雪的適耕莊、士毛月的武來岸、森美蘭的知知港。

觀星周邊配備

手機App:想要在適當的時間安排觀星行程,善用科技下載App最方便,如〈stellarium〉、〈星圖〉、〈日月計算曆〉等。

椅子:一張輕巧易收納,有靠背手把的椅子,能好好欣賞夜空,椅背若能調整角度后躺更舒服。

紅光手電筒:若為一般手電筒,則需用紅色玻璃紙包覆燈頭,幫助照明又可保有夜視力。非必要盡量避免使用強光手電筒,燈光不要照射天空、望遠鏡或相機,也不要直射他人的臉部或眼睛。

乾糧及溫熱開水:乾糧可適度充饑,溫熱開水可解渴,還可沖泡咖啡或茶來提神,一舉數得。

流動電源及電池:在戶外尋覓電源不容易,自備可充電的流動電源或電池,可解決手機、手電筒等耗電問題。

毛毯:夜間戶外溫度越來越低,毛毯可適度保暖,還能鋪在地上躺著欣賞浩瀚星空。

登嘉樓寶石島的北斗七星流跡。
登嘉樓寶石島的北斗七星流跡。

昴宿星團(Pleiades)位于金牛肩膀的位置,我國俗稱“七姊妹”。(圖:鍾順榮)
昴宿星團(Pleiades)位于金牛肩膀的位置,我國俗稱“七姊妹”。(圖:鍾順榮)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