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七月,魅影遐想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七月,魅影遐想

粵劇《天仙配》由文千歲、李寶瑩合唱。
粵劇《天仙配》由文千歲、李寶瑩合唱。

特約:張吉安



華人民間信仰中融合了“儒釋道”,一部分慶典沿襲道教基礎,尤其是七月彩旗飄揚的“中元節”,源自道教裡的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來到七月十五中元節(僅有一天,而非一個月)則是地官赦罪日。

地官赦罪日這天是屬正信道教徒藉著誦經祭祀,祈願地宮赫免祖輩以至于受苦眾生的罪,原本嚴肅莊嚴的慶典,流落到草根階級,時今所見的農曆七月,都是受民間行踐的“鬼節”所致。

流傳于民間戲曲裡的“魅影”典故,也不乏有“祭魂”、“怨鬼”、“天仙”的題材,說明了恐怖電影當道之前,戲台下的祖輩,老早周旋于悼亡與鬼魅的遐想裡。



《大鬧廣昌隆》

黑膠唱片.粵劇(1950)

演繹:鄭佩玲、新麥炳榮、曾雲飛

1920年代,在廣州流傳的民間野史,傳聞有家“廣昌隆什貨鋪”的老闆,意外致死一個青樓女子,深怕冤魂不散,將其魂魄收服在油紙傘裡,不久被員工釋放出來,鬧鬼傳聞驚動城人,繼而揭發老闆的殺人行徑。

后來在1940年代,盛行借用民間故事提綱演出的香港粵劇戲班,將這一段口述賦予曲折敘事,套用潮劇《柴房會》裡人鬼情緣的橋段,擬出一個商人劉君獻夜裡留宿客棧遇上女鬼廖小喬的復仇記。

《大鬧廣昌隆》〈遇鬼〉選段:

小喬:傷心永念系,歎未雪冤,報深仇,恨煞無台淚空交揮,永不消逝沉痛恨抱歸西,傷心地魂夜夜到來。

君獻:哎呀,鬼啊!仙姑,你唔好難為我呀仙姑!

小喬:劉相公,我有一段冤情深于海底,待我從頭細訴,望君你聽我講齊呀!我名喚廖小喬,生來命薄,自小父母早歸西,叔父養育成人,豈料佢賣我為娼,夜夜紅箋,積得賣笑錢,跳出火坑上,把紅塵看破,削髮為尼。冤家遇著趙奎安,蜜語甜言,奴便受癡情,蒙蔽,騙盡了金錢,在此瓊芳棧內,便棄我,如遺,我在此房中,一怒懸樑離濁世!劉相公,佢現在系二牌樓開了一間廣昌隆什貨店,你肯幫我報仇麼?

《男燒衣》

黑膠唱片.南音(1947)

演繹:白駒榮

原曲為清代曲調,闡述一名廣州商人于農曆七月,到河畔停靠的小舟上悼念離世的歌伎,一邊燒衣祭魂,一邊唱訴往事。

《男燒衣》選段:

唉,燒頁紙錢珠淚惡忍,三杯薄酒嗜,
我奠妹孤魂,燒到童男童女,
等你相親近,吩咐眾人使喚要聽佢酌斟,
拿大褦咯鎖匙交過你收緊,
你切莫呀頑皮,激著主人,
燒到胭脂和水粉,刨花兼軟抆,
鑒妝一個呢,照妹孤魂。燒到芽蘭帶,
與共繡花鞋,可恨當初我唔好,
早日帶妹你埋街,免使呀你在青樓多苦挨,咁好沉香當作爛柴。

《天仙配》

黑膠唱片.粵劇(1972)

演繹:文千歲、李寶瑩

源自民間典故“牛郎織女”,粵劇原本劇目稱為《天姬送子》,后來因黃梅調電影于50年代迅速走俏,香港粵劇亦吸取安徽戲的藍本,編撰一部敘事新穎的《天仙配》。

《天仙配》選段:

七姐:相公,離合有前因,聚散豈無憑,含淚洩天機,心如穿萬劍,可知枕邊人,實非凡間歸,原是七仙女,名列大羅天。

董永:哦,原來你系七公主!

七姐:敬君孝于親,憐君陷窮途,一念動凡思,情心難自殮,不惜犯天條,偷偷臨俗世,與君成眷屬,只望永纏綿。父皇降下無情劍,斬斷人間並蒂蓮,限我初七午時三刻返天庭,拆散仙凡雙飛燕!

董永:蒼天不許了夙願,分散鳳侶令我實覺悲酸,夫妻一朝愛中斷,只怕復見永無緣,恨天拆鳳鸞,既撮合了仙緣,又破壞好姻緣,居心太不端,悲聲哀哭心淒怨,慨歎破鏡永莫圓,心中似遭萬箭穿,怎不淚涕泫……泫。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