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70%马来文对白 《Ola Bola》竞选非国语组
独家报导:徐健华
(吉隆坡7日讯)马来西亚华人演艺人公会副会长叶啸说,马来西亚电影节主办单位从2011年已清楚阐明,任何角逐国语组奖项的电影,电影对白必须100%是马来文;由于《Ola Bola》电影的对白只有70%是马来文,因此只能竞选非国语组别奖项。
叶啸说,《Ola Bola》电影当初是以“马来文片”方式向各院线申请上映,剧组就以相同方式,在马来西亚电影节中报名参与国语组别奖项,但基于电影对白不符合100%马来文,因此被当局拒绝,被逼参与非国语组的奖项。
“《Ola Bola》电影类别模棱两可,再加上民众对马来西亚电影节的参赛规则不了解,以及部分民众将此事变成种族课题,才形成如今的局面。”
叶啸今日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由于语言的差别,国语组和非国语组的评审标准也有所不同,加上马来西亚电影节设立时,中文电影发展比较慢,直到《初恋红豆冰》诞生后,才看到有所发展。
欢迎提供建设性意见
针对主办单位设立国语组和非国语组是否有助于华语电影发展,他认为这是很个人的看法,但马来西亚华人演艺人公会认为,这有助华语电影在马来西亚电影节中,获得更多得奖项的机会。
“过去5年,马来西亚电影节都是以类似方式,让中文电影报名参赛,周青元(Chiu导)的《一路有你》在去年也获得‘最佳非马来语电影’,但基于《Ola Bola》电影的性质问题,才衍生不必要的争端。”
叶啸认为,若任何民众对有关制度有任何意见,可向主办单位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若以抵制或杯葛有关颁奖典礼,中文电影将少一个发展平台。
让非国语电影拥更大竞争空间
叶啸说,大马电影节从2011年开始,增设“非国语组最佳电影”,让非国语电影拥有更大的竞争空间,而主办单位也只是在本年度,才额外增设“非国语最佳导演”和“非国语最佳编剧”奖项。
他认为,增设奖项对华语电影业会带来一定的好处,毕竟不同语言的剧本,其评审要求也有所不同。
“这是无可厚非,因剧情不同,评审自然而然对影片的素质要求也不同。”
叶啸认为,由于过去的大马电影节,主办单位鲜少邀请中文电影参与,以致华社对该电影节产生误解。
他认为,民众不应该从种族的角度去看待这课题,并希望这风波可就此告一段落。
1.最佳童星(Shivatharan Nambiar)
2.最佳新女演员(陈宝仪)
3.最佳新男演员(Saran Kuma)
4.最佳男配角(Sri Balasubramaniam)
5.最佳原创剧本
6.最佳原创主题曲《Arena Cahaya》
7.最佳原创音乐
8.最佳视觉效果
9.最佳剪辑
10.最佳服装设计
11.最佳美术指导
12.最佳导演(非国语组别)
13.最佳电影(非国语组别)
14.最佳编剧(非国语组别)
更多报导,看 破坏种族和谐 网民批处事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