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屆馬來西亞電影節,獎未頒卻已掀起滿城風雨,有者認為當局設立非馬來語獎項有排擠之嫌,更有人直言這是為鞏固馬來語電影地位,顯現憂慮馬來電影相形見拙的此地無銀之舉。
其中最讓人打抱不平的電影非《Ola Bola》和《Jagat》莫屬,前者以大馬足球隊事跡帶出大馬多元團結美好,后者則描繪大馬印裔弱勢社群處境現實,無論製作或故事構思,以及發酵的全民省思效應,實屬難得高水平的好作品。
分類擴大鴻溝
增設非馬來語獎項,這些電影大可不屑一顧,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反正,自強不息地做好電影最重要!
但在提高整體本地電影素質為重的大前提下,這卻是不可忽視的議題啊!
電影發展局若要鼓勵本地電影,做法不應是分門別類的劃分,而是以公平的獎勵方式(包括獎勵金、製作補貼、具公信力的獎項肯定)激勵本地電影上進,乃至分庭抗禮。
有導演辯稱,奧斯卡金像獎也設有最佳外語片獎,沒什么不妥?親愛的,這可是馬來西亞啊!既然各造頻頻強調全民一心、團結一致,參賽資格何需取決于語言或種族區分?此舉只會擴大種族鴻溝,與種族主義沒兩樣。
必須一視同仁
即便中文電影業者都了解遊戲規則,不會糾結“非不非”的字眼,但以宏觀角度來看,本地電影若還在把門關起來自爽,最終只會被自己淘汰,畢竟最難的比賽,就是和自己比賽!
電影當局必須一視同仁,而非為業者留下聲聲慨嘆,尤其國人普遍“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心態,如果電影人自己都不團結爭氣,要本地觀眾如何心甘情願,買票進戲院捧場呢?
本地電影業需要各造不分種族,群策群力,健康的本地電影環境,還需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