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华文老师不足问题 曾俊萍促减国中母语班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解决华文老师不足问题 曾俊萍促减国中母语班

20160812mc63



独家报导:丘惠萍
(吉隆坡11日讯)马来西亚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曾俊萍促请教育部通过减少国中的母语班,以解决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华文老师不足问题。

她说,现有母语班有500多班,母语班有很多问题,国民型中学的华文班老师课后要继续到别的学校教母语班,有时没课室老师还要找课室,最重要是母语班的华文属于第二语文,与华文班第一语文教学法完全不同。

曾俊萍今日针对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中文组教育系毕业的18名毕业生,原本受训及派到国中及国民型中学华文班,却被派到寄宿中学及技职中学一事,接受《中国报》访问时,促请教育部将该18人派到华文师资不足的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回归教育专业。



针对一些教育人士指有华文资格但却“躲起来”避教华文的老师问题,据曾老师了解,教育部正在进行工作,希望教育部同时更新数据,以跟进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

她相信,那些老师避教华文,其一可能是华文班老师的工作量多,压力大,除了教导班级和节数多,还要兼顾课外活动,包括训练学生参加华文作文或演讲比赛等。

“华文老师人手不足,每人平均兼教7至8班,每周24节课,国文老师只有4班及每周6节课,英文老师最多5班及5节。

“还有是一些具有华文资格并教华文的老师,深造选修其他科系毕业后转教其他科目,但在教育部旧档没更新数据,依然是‘华文老师’,所以教育部数据一直以为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华文老师过剩。”

不符合受训教师专业领域

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中文学程毕业生协会文告指出,该校中文组毕业生被调往技职中学,不仅无法解决国民型和国中华文师资荒,也不符合受训教师的专业领域。

它说,中文组教育系学程为期4年,课程包括中文系传统课程及教育学,并非对外汉语课,学员实习期间也被派往国民型中学,教学对象为接受6年小学华文教育的中学生。当毕业生被派往技职中学时,则是教导不谙华文者对外汉语。

教育部调派不妥当

“中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是截然不同的专业,前者教导较高层次的语言技能如书写、汉语知识、文章或古韵文的赏析;后者则是识字、汉语拼音及说话开始教起。两者教学专业不同。”

文告说,该学程主要是培训未来进入国民型中学的华文师资,若被派往技职学校,这意味着毕业生4年所学的无用武之地,亦加剧国中与国民型中学华文师资青黄不接及断层问题。

“本校中文组学程于2008年开办,至今已培训共6批,逾200名准教师,从首批至今第5批毕业有5年,分别被派华小、寄宿中学或技职中学,仅少数被派往国中或国民型中学。”

文告强调,当国中或国民型中学需聘请母语班教师,证明华文师资依然闹缺荒,教育部此次调派不妥当。

教部受促更新数据

一些不便透露身分的校长要求教育部更新具有华文资格老师及正在教导华文科的老师数据,以便贴近及符合国中和国民型中学现有缺乏华文老师的实际数据和情况。

这些受访校长希望教育部重新安排,将18名原应派到国中及国民型中学教华文的老师,派到正需要华文老师的学校,先解决根本问题。

他们说,国中和国民型中学的华文班,才是第一语文,目前国内各州学校都面对华文老师短缺问题,寄宿学校和技职学校只是充当第二语文教导,应该先解决主要问题,等有多余人手,才处理次要问题。

他们认为,若有需要,教育部可考虑培训技职学校和寄宿学校的第二语文老师,并非从原应在国中和国民型中学的华文老师“拉去”技职学校。

18教师暂不必报到等通知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告诉《中国报》说,那些被派往东马的寄宿学校和技职学校执教的华文资格老师,原订本月16日需报到,如今接获教育局指示,暂时不必报到,以等候当局最新调派通知。

该批来自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中文组教育系的毕业生,较早获悉被派往国中及国民型中学华文班执教,日前却晴天霹雳,突悉被调往寄宿学校和技职学校。

这些毕业生如今又接获通知,暂时不需报到。

与此同时,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也在面子书发表贴文说,他有接获许多老师的短讯及教总主席王超群的来电,讨论此项课题。

张盛闻只是简单回应说,此课题已解决,详情周五会公布。

教育界相信,教育部已经重作调整,希望这批具华文资格的老师,可以如愿以偿调往国中或国民型中学华文班教书。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