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沙希淡之畅所欲言》‧慕沙:默马里事件千夫指 “政治生涯最大污点”
(吉隆坡12日讯)前副首相敦慕沙希淡说,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最令他耿耿于怀的是轰动全国的“默马里流血事件”,悲剧发生后,当时仍在国内的时任首相马哈迪却坚持隔日赴华,飞行前嘱咐一句:“我要赴华,这事就交给你处理”。
慕沙希淡是在他撰写15年的《慕沙希淡之畅所欲言》新书中,提及这段往事。
“‘默马里流血事件’是我的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污点,过去30年,我受尽千夫所指,外界认为我应该为这起悲剧负责,一些伊斯兰党领袖甚至唤我为‘杀人凶手’,在他们的政治演词,他们说:‘记得默马里,记得慕沙希淡’。
“爆发这起悲剧后,我对马哈迪说:‘Sir,你明天要去中国,我建议你看在这起悲剧的情势,延迟这个行程。’
“马哈迪仅说行程不能改,因为什么都安排好了。
任职内政部长时爆发
“当时我告诉他,当国家面对这等状况,挪后行程是很正常的。”
他说,当时他还提出3大理由,要求马哈迪留在国内,即悲剧发生在马哈迪家乡(吉打),情势严重,第二,这是马来人首次因宗教纠纷和严重的政治问题而牺牲,第三,留下来也能向受害者彰显他的关心。
他说,马哈迪的反应是要再考虑一下,但过不久就表明决定赴华。
他说,此悲剧是在他任职内政部长时爆发,他也不曾想过有必要出来解释,唯过了那么多年,他觉得有必要说出当时的情形。
“我辞职后,马哈迪依然是首相,而我就沦为政治‘贱民’(Pariah),我发表的文告不受主流媒体关注,特别是关于这起悲剧的文告。
“发生悲剧后,我主动献议要给独家新闻,但无人搭理我。”
他说,因为这起悲剧,他受到巫统领导人,包括马哈迪的忽视,他们似乎很高兴,因为他们不是被攻击的对象。
首任太太从认识到求婚仅两周
慕沙希淡说,他和第一任外籍太太从认识到求婚,过程只不到两周,每个人都很惊讶问他:“是怎么办到的?”他猜测这是缘分。
他说,他是于1959年3月到秘鲁参加第七届国际学生大会时,认识第一任妻子玛丽亚雷娜,她是建筑系学生,是西班牙人,对方很漂亮,我在两周内向她求婚,最惊喜的是,对方答应了。
“她随我回到新山,那是家人与她首次相见,双方有文化冲击,可是,我们同住一个屋簷下,开始时,玛丽亚雷娜很不习惯,首先她无法以马来文沟通,也不习惯这边的食物。
“第一晚,她看到墙上壁虎时马上跳下床尖叫。
“之后我们用餐,吃叻沙(Laksa),可怜她问:‘这是什么?意大利面吗?’可是,她很好,适应力很快,且很快掌握马来文。”
他说,以前的马来社会,婚姻制度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姐妹们的婚姻是父母决定的。
“或许是哥哥耶谷的影响,哥哥的婚姻不是父母决定的,故事是这样的,哥哥的妻子法蒂玛去世,有一天,他在购物广场遇见一个女孩,他趋前搭讪,数分钟后就问:‘你愿意嫁给我吗?’
“顿时这女孩目瞪口呆,结果她带哥哥到新加坡见家长,不久后两人就结婚了。”
巫裔对政治开放华裔务实
慕沙希淡在书中分享他当国会议员的经验,他发现巫裔和华裔选民的不同之处,华裔选民讲求务实。
“巫裔选民对政治保持开放态度,在我发表演说后,马来人会站起来,公开批评或表达诉求,相反,华裔则保持沉默。
“在结束之际,华裔选民会私底下找我,提出很具体和实际的要求。”
他说,换言之,巫裔选民倾向发表象征式回应,而华裔选民比较务实。
“只要你满足华裔选民的诉求(当然要在合理范围内),你就会赢得他们支持。”
中学时很调皮常作弄人
慕沙希淡追溯他的学生时代,坦言他中学时很调皮,经常作弄同学,例如模仿印度同学的印度腔英文,但同学一直不知道是谁在作弄他。
“我是班上最吱喳的、最爱恶作剧,可是都没恶意的,只是好玩。”
他还说,他就读的小学是Tambatan Rendah,距离住家3哩,校长拉莫是已故资讯部长丹斯里莫哈末的父亲。
“这个校长惩罚人的方式很特殊,若答错问题,他就捏你乳头。
“可是,小学时光只有约1年,因为日战开始了,就没正统教育了。”
他说,在日战时期,他卖过糕点,另外当过建筑劳工,搬运木板,劳工工作几乎维持了1周。
迎新会学公鸡啼最难忘
慕沙希淡追溯他的大学时代,最难忘是迎新会时被学长作弄,要求每个清早,在学校宿舍学公鸡啼,结果反被学长们骂:“新人!你给我安静!我要睡觉”。
“他们睡梦中骂我,当然少不了粗口,但是这段经历很好笑。”
他说,一些新生被学长整得很惨,有者因为瘦小而被唤作“变形虫”(Amoeba)、有者被浸在水中、有者的头则被按在马桶,然后冲水,他庆幸没受过这等待遇。
“我记得有个学长叫拉南,他只大我一年,每次都在学校欺负我,后来他在大学当了教授,而我当了教育部长,我拜访理科大学时与他重遇,后来我们还提起往事。
“我和他开玩笑:‘你现在给我小心点……我是你的部长了’。”
另外,他说,他是家中10个孩子中,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每次写信给居住在新山的哥哥耶谷,要求一点零用钱,他都不会拒绝,可能他对我能考上大学感到光荣。
“当时没有电话,大家都是写信,且哥哥每次回复,都会附上10马来币,当时邮寄现钱毫无风险。”
新闻背景
“默马里流血事件”
宗教司打圣战煽动抗政府
默马里是吉打州华玲县的一个马来甘榜,1985年,警方追捕一名宣扬极端宗教主义的宗教司依布拉欣马末,这名宗教司是在默马里长大,曾经在开罗Al-Azhar大学深造,并在七十年代回国后,在首相署宗教事务处当传教士,后来他辞职,并成为伊党的社运分子,在家乡宗教学校传教。
依布拉欣马末向村民灌输圣战概念,煽动群众对抗政府,他拥有数百名支持者。
政府决定援引内安法令拘捕依布拉欣马末,当时慕沙希淡是内政部长,他指示不得使用武力,但宗教司的支持者使用武器反抗,拘捕行动宣告失败。
在1985年11月19日,警方到依布拉欣马末的家展开逮捕行动,警方还使用催泪弹驱散拥有武器的百多人民众,可是不奏效,之后就爆发冲突,导致4名警员殉职,另外,依布拉欣马末和13名支持者也被击毙。
莫达哈欣击毙莫哈末达哈难忘怀
慕沙希淡说,另一个让他最难以忘怀的事件,就是“时任青体部长莫达哈欣击毙巫统元老莫哈末达哈”事件,他当时是内政部长,处境很为难,因为莫达哈欣是他的同僚,同僚家属更怨他治莫达哈欣的罪。
他指出,在1982年,当时的森州议会议长兼巫统元老拿督莫哈末达哈死亡,此事震惊巫统和全国,而且当时怀疑是遭他杀。
他说,当时全国其中一名最杰出的领袖,即巫统最高理事兼文化、青年及体育部长莫达哈欣,是杀人嫌犯,他被控后,经历了75天的审讯,表罪成立,且被判死刑。
“当罪案涉及名人,而我身为内长,警方经常向我汇报进展,只是每次的汇报会,我都坚持要马哈迪一起听。”
“其实,警方只是履行公务,独立调查罪案,并将罪犯绳之以法,但凭我所扮演的角色,我不能决定是否要控告莫达哈欣。”
他说,莫达哈欣于1991年7月获得元首宽赦出狱,之后后者还与他及国阵斗气。
1968年上阵当选国会议员
慕沙希淡说,他是于1968年上阵昔加末北区补选,当年才34岁,心情很是兴奋,但他不知那是运气,还是时机,因为是原任巫统议员阿都拉沙叻去世,他才有这个上阵机会。
“我在一个华裔占多数的地方竞选,对手是行动党,这个选区有个华裔为多数的甘榜阿都拉,即使有马华相助,巫统还是很难融入民间的‘黑区’。”
他说,就在他沮丧时,发现有一户巫裔家庭会说华语,顿时让他觉得事情有转机。
“我很快发现当地华人庙宇不够资金发展,需要1万5000马来币(当时还未称令吉),我就到庙宇发表演讲,承诺要给拨款。”
他说,当时为表诚意,他还现场指挥工程,一个简单动作,将不可能变得可能,后来他当选了国会议员。
“选举日是10月19日,我赢得9485票,对手只有5731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