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沙希淡之暢所欲言》‧慕沙:默馬里事件千夫指 “政治生涯最大污點”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慕沙希淡之暢所欲言》‧慕沙:默馬里事件千夫指 “政治生涯最大污點”

慕沙希淡:“我還是我”。
慕沙希淡:“我還是我”。

(吉隆坡12日訊)前副首相敦慕沙希淡說,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最令他耿耿于懷的是轟動全國的“默馬里流血事件”,悲劇發生后,當時仍在國內的時任首相馬哈迪卻堅持隔日赴華,飛行前囑咐一句:“我要赴華,這事就交給你處理”。



慕沙希淡是在他撰寫15年的《慕沙希淡之暢所欲言》新書中,提及這段往事。

“‘默馬里流血事件’是我的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污點,過去30年,我受盡千夫所指,外界認為我應該為這起悲劇負責,一些伊斯蘭黨領袖甚至喚我為‘殺人兇手’,在他們的政治演詞,他們說:‘記得默馬里,記得慕沙希淡’。

“爆發這起悲劇后,我對馬哈迪說:‘Sir,你明天要去中國,我建議你看在這起悲劇的情勢,延遲這個行程。’



“馬哈迪僅說行程不能改,因為什么都安排好了。

任職內政部長時爆發

“當時我告訴他,當國家面對這等狀況,挪后行程是很正常的。”

他說,當時他還提出3大理由,要求馬哈迪留在國內,即悲劇發生在馬哈迪家鄉(吉打),情勢嚴重,第二,這是馬來人首次因宗教糾紛和嚴重的政治問題而犧牲,第三,留下來也能向受害者彰顯他的關心。

他說,馬哈迪的反應是要再考慮一下,但過不久就表明決定赴華。

他說,此悲劇是在他任職內政部長時爆發,他也不曾想過有必要出來解釋,唯過了那么多年,他覺得有必要說出當時的情形。

“我辭職后,馬哈迪依然是首相,而我就淪為政治‘賤民’(Pariah),我發表的文告不受主流媒體關注,特別是關于這起悲劇的文告。

“發生悲劇后,我主動獻議要給獨家新聞,但無人搭理我。”

他說,因為這起悲劇,他受到巫統領導人,包括馬哈迪的忽視,他們似乎很高興,因為他們不是被攻擊的對象。

首任太太從認識到求婚僅兩週

慕沙希淡說,他和第一任外籍太太從認識到求婚,過程只不到兩週,每個人都很驚訝問他:“是怎么辦到的?”他猜測這是緣分。

他說,他是于1959年3月到秘魯參加第七屆國際學生大會時,認識第一任妻子瑪麗亞雷娜,她是建築系學生,是西班牙人,對方很漂亮,我在兩週內向她求婚,最驚喜的是,對方答應了。

“她隨我回到新山,那是家人與她首次相見,雙方有文化衝擊,可是,我們同住一個屋簷下,開始時,瑪麗亞雷娜很不習慣,首先她無法以馬來文溝通,也不習慣這邊的食物。

“第一晚,她看到牆上壁虎時馬上跳下床尖叫。

“之后我們用餐,吃叻沙(Laksa),可憐她問:‘這是什么?意大利面嗎?’可是,她很好,適應力很快,且很快掌握馬來文。”

他說,以前的馬來社會,婚姻制度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姐妹們的婚姻是父母決定的。

“或許是哥哥耶谷的影響,哥哥的婚姻不是父母決定的,故事是這樣的,哥哥的妻子法蒂瑪去世,有一天,他在購物廣場遇見一個女孩,他趨前搭訕,數分鐘后就問:‘你願意嫁給我嗎?’

“頓時這女孩目瞪口呆,結果她帶哥哥到新加坡見家長,不久后兩人就結婚了。”

巫裔對政治開放華裔務實

慕沙希淡在書中分享他當國會議員的經驗,他發現巫裔和華裔選民的不同之處,華裔選民講求務實。

“巫裔選民對政治保持開放態度,在我發表演說后,馬來人會站起來,公開批評或表達訴求,相反,華裔則保持沉默。

“在結束之際,華裔選民會私底下找我,提出很具體和實際的要求。”

他說,換言之,巫裔選民傾向發表象征式回應,而華裔選民比較務實。

“只要你滿足華裔選民的訴求(當然要在合理範圍內),你就會贏得他們支持。”

中學時很調皮常作弄人

慕沙希淡追溯他的學生時代,坦言他中學時很調皮,經常作弄同學,例如模仿印度同學的印度腔英文,但同學一直不知道是誰在作弄他。

“我是班上最吱喳的、最愛惡作劇,可是都沒惡意的,只是好玩。”

他還說,他就讀的小學是Tambatan Rendah,距離住家3哩,校長拉莫是已故資訊部長丹斯里莫哈末的父親。

“這個校長懲罰人的方式很特殊,若答錯問題,他就捏你乳頭。

“可是,小學時光只有約1年,因為日戰開始了,就沒正統教育了。”

他說,在日戰時期,他賣過糕點,另外當過建築勞工,搬運木板,勞工工作幾乎維持了1週。

迎新會學公雞啼最難忘

慕沙希淡追溯他的大學時代,最難忘是迎新會時被學長作弄,要求每個清早,在學校宿舍學公雞啼,結果反被學長們罵:“新人!你給我安靜!我要睡覺”。

“他們睡夢中罵我,當然少不了粗口,但是這段經歷很好笑。”

他說,一些新生被學長整得很慘,有者因為瘦小而被喚作“變形蟲”(Amoeba)、有者被浸在水中、有者的頭則被按在馬桶,然后沖水,他慶幸沒受過這等待遇。

“我記得有個學長叫拉南,他只大我一年,每次都在學校欺負我,后來他在大學當了教授,而我當了教育部長,我拜訪理科大學時與他重遇,后來我們還提起往事。

“我和他開玩笑:‘你現在給我小心點……我是你的部長了’。”

另外,他說,他是家中10個孩子中,唯一考上大學的孩子,每次寫信給居住在新山的哥哥耶谷,要求一點零用錢,他都不會拒絕,可能他對我能考上大學感到光榮。

“當時沒有電話,大家都是寫信,且哥哥每次回覆,都會附上10馬來幣,當時郵寄現錢毫無風險。”

新聞背景
“默馬里流血事件”

宗教司打聖戰煽動抗政府

默馬里是吉打州華玲縣的一個馬來甘榜,1985年,警方追捕一名宣揚極端宗教主義的宗教司依布拉欣馬末,這名宗教司是在默馬里長大,曾經在開羅Al-Azhar大學深造,並在七十年代回國后,在首相署宗教事務處當傳教士,后來他辭職,並成為伊黨的社運分子,在家鄉宗教學校傳教。

依布拉欣馬末向村民灌輸聖戰概念,煽動群眾對抗政府,他擁有數百名支持者。

政府決定援引內安法令拘捕依布拉欣馬末,當時慕沙希淡是內政部長,他指示不得使用武力,但宗教司的支持者使用武器反抗,拘捕行動宣告失敗。

在1985年11月19日,警方到依布拉欣馬末的家展開逮捕行動,警方還使用催淚彈驅散擁有武器的百多人民眾,可是不奏效,之后就爆發衝突,導致4名警員殉職,另外,依布拉欣馬末和13名支持者也被擊斃。

莫達哈欣擊斃莫哈末達哈難忘懷

慕沙希淡說,另一個讓他最難以忘懷的事件,就是“時任青體部長莫達哈欣擊斃巫統元老莫哈末達哈”事件,他當時是內政部長,處境很為難,因為莫達哈欣是他的同僚,同僚家屬更怨他治莫達哈欣的罪。

他指出,在1982年,當時的森州議會議長兼巫統元老拿督莫哈末達哈死亡,此事震驚巫統和全國,而且當時懷疑是遭他殺。

他說,當時全國其中一名最傑出的領袖,即巫統最高理事兼文化、青年及體育部長莫達哈欣,是殺人嫌犯,他被控后,經歷了75天的審訊,表罪成立,且被判死刑。

“當罪案涉及名人,而我身為內長,警方經常向我匯報進展,只是每次的匯報會,我都堅持要馬哈迪一起聽。”

“其實,警方只是履行公務,獨立調查罪案,並將罪犯繩之以法,但憑我所扮演的角色,我不能決定是否要控告莫達哈欣。”

他說,莫達哈欣于1991年7月獲得元首寬赦出獄,之后后者還與他及國陣鬥氣。

1968年上陣當選國會議員

慕沙希淡說,他是于1968年上陣昔加末北區補選,當年才34歲,心情很是興奮,但他不知那是運氣,還是時機,因為是原任巫統議員阿都拉沙叻去世,他才有這個上陣機會。

“我在一個華裔佔多數的地方競選,對手是行動黨,這個選區有個華裔為多數的甘榜阿都拉,即使有馬華相助,巫統還是很難融入民間的‘黑區’。”

他說,就在他沮喪時,發現有一戶巫裔家庭會說華語,頓時讓他覺得事情有轉機。

“我很快發現當地華人廟宇不夠資金發展,需要1萬5000馬來幣(當時還未稱令吉),我就到廟宇發表演講,承諾要給撥款。”

他說,當時為表誠意,他還現場指揮工程,一個簡單動作,將不可能變得可能,后來他當選了國會議員。

“選舉日是10月19日,我贏得9485票,對手只有5731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