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內容豐富 8天文化饗宴傳鄉音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活動內容豐富 8天文化饗宴傳鄉音

音箱展演,參觀者可以通過音箱,聆聽福建閩南、興化籍貫的童謠採集、上世紀歌謠黑膠唱片等,進一步了解本土鄉音。
音箱展演,參觀者可以通過音箱,聆聽福建閩南、興化籍貫的童謠採集、上世紀歌謠黑膠唱片等,進一步了解本土鄉音。

(馬六甲13日訊)“下南洋.傳鄉音3”今日在培風中學懷萱堂正式掀開序幕,活動精彩豐富,歡迎古城人前往赴一場文化饗宴,並對自己的鄉土鄉音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由培風中學華樂團承辦,興安會館贊助的“下南洋.傳鄉音3”以“福建人下南洋”為題,從本月13日進行到20日,活動涵蓋展覽、講座、飲食、閩南童謠教唱等。

展區展出的有昔加末永春鑼鼓隊的樂器、峇峇娘惹的民俗婚禮的照片、“吉蘭丹土生華人建築展”策展人林永隆的建築展區,還有鄉音採集人張吉安進行的音箱展演,音箱內容涵蓋福建閩南、興化籍貫的童謠採集、戲班曲藝、上世紀歌謠黑膠唱片等。

獲興安會館大力支持



今日出席開幕禮者包括甲興安會館署理會長吳添福、吉蘭丹土生華裔協會主席林慶豐、培風中學校長黃雪萊、董事會總務曾昭明、華樂團指導老師謝培根、文化工作者賴碧清等。

黃雪萊致詞時說,“下南洋.傳鄉音”是通過音樂會傳遞將失傳的鄉音,第一屆及第二屆分別與廣東會館及潮州會館聯辦,活動單純以音樂會為主。

她說,今年獲得興安會館大力支持,給了很大的經濟支柱,讓從1日的活動擴展至8日的文化饗宴,希望大家能把握機會,前往參觀。

吳添福說,該會館樂意與學校、團體配合,舉辦有意義的文教活動,這次該會館也感到榮幸,能贊助“下南洋.傳鄉音3”,通過豐富的活動,給大家帶來滿滿的回憶。

先賢娶暹婦融入本地風俗
形成丹土生華人文化

吉蘭丹土生華裔協會理事黃文德指出,吉蘭丹土生華人的歷史在16世紀就開始,南來的中國男子與本地的暹羅婦女結婚,並融入本地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形成自成一格的土生華人文化。

他說,早期的吉蘭丹的土生華人住在沿河一帶,並發展出甘榜巴西巴律(Pasir Parit),這座甘榜相信已有350年歷史,住有7代人,目前人口有1500人,約200戶的住家。

他說,在節慶方面,吉蘭丹土生華人也慶祝農曆新年、元宵節、清明、端午節、盂蘭節、冬至等,如在七月十五“pai ho hia tee”(祭拜好兄弟),同時也有“pai zho kee”(祭拜祖先),也會在端午節裹粽子及冬至吃湯圓,落實華人的傳統習俗。

黃文德今日出席在培風中學懷萱堂舉行的“下南洋.傳鄉音3”開幕儀式后,為來賓帶來“吉蘭丹土生華人”講座。至于語言方面,黃文德說,吉蘭丹土生華人的語言,經常一句話當中可以參雜福建、馬來語及暹邏語3種語言。

他舉例說“Be khi(福建)noreh(馬來語) lok hor(福建) reng(暹邏語) sokmo(馬來語),意思是常下大雨不能去割膠。他說,老一輩的吉蘭丹土生華人的語言,結合吉蘭丹馬來文、福建話及暹邏話,形成一種獨特的語言。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時下年輕一代的吉蘭丹土生華人,大多數是口操華語及馬來語。

通過童謠歌仔戲瞭解
張吉安介紹10種鄉音

鄉音採集者張吉安把10個不同的鄉音,帶到馬六甲與大家分享,讓大家聆聽福建閩南的童謠、古老的歌仔戲,加深對鄉音的認識。

張吉安今午在培風中學的“百年鄉音考古”的導覽活動上,為大家介紹上世紀的北馬、南馬及東馬的福建鄉音。

張吉安在會上,也播放黑膠唱片及所採集的鄉音,包括興化籍貫的童謠採集、戲班曲藝、上世紀歌謠黑膠唱片等,供出席者聆聽。

導覽是配合“下南洋.傳鄉音3”活動,由培風中學華樂團承辦,興安會館贊助。

當天的活動上也設有“吉蘭丹土生華人建築展”,由策展人林永隆負責導覽。

林永隆在會上為大家介紹吉蘭丹華人傳統老屋的結構,以及吉蘭丹華人從事的行業。

林永隆說,一般60歲以上的華人是務農為生,40至60歲則是公務員,20至40歲大多是開設摩哆店、汽車零件或相關行業。他說,吉蘭丹土生華人的傳統屋子,外觀像馬來屋,內部設計卻是中國式閩南風,歷史最悠久的有超過120年。

他指出,吉蘭丹華人非常注重他們的文化,甚至比華人更華人,比馬來人更馬來人,他們對所居住的傳統老屋格局,也非常講究。

今天的導覽活動也吸引不少學生參與,反應熱烈。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