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憑真本事獨特風味 居鑾品牌 揚名海外

■手工製作的糕餅還是廣受食客的歡迎。

報導/攝影:羅肇雄

(居鑾13日訊)居鑾有多家擁有本身特色的品牌,不僅在居鑾有一席立足之地,而且也揚名海外,是許多年輕創業者的榜樣。

這些年來,陸續有不少餐飲店開業,往往一段時間后就消失,之后又有新人進軍,能在市場上維持10年或以上者,真的不多。

居鑾有許多商家憑著真本事和獨特風味,在外地聲名遠播,並跨出本地,向海外發展,他們不只是在外地享有名氣,成為吸引遊客到居鑾的“招牌”,還把產品生產外銷。

《中國報》走訪以上海月餅聞名的游港月餅,發現他們正漸漸轉型,從過去只在中秋節才製作月餅的經營模式,轉型為平日只要接獲一定的訂單就可生產。

餅家接班人李仁傑說,父親和大伯那一代,都只在中秋節時製作月餅,平時都是經營燒臘生意,隨著時代改變,他接手后就決定改變營業方式。

他說,平日只要訂購一定數量的蓮蓉月餅,就會開爐製作,滿足顧客需求,當然中秋節時就會大量生產。

李仁傑:熟客每年都來

他說,父輩秉持慢工出細貨的理念,任何材料都按規定,原料使用也講究,漸漸有了口碑和知名度,顧客逐年增加,慕名而來的有新加坡遊客,還有一些外國旅行團,每年中秋節,是供不應求。

他認為保持最原本的口味和製作方式很重要,許多顧客都是熟客,年年都來,而不是因為好奇或嘗鮮心態。

他說,該店的月餅口味有蓮蓉、豆沙和綠茶,分普通和有蛋黃,中秋節是全家眾動員製作月餅。

吳偉源:外國美食融入大馬

在美國長大的吳偉源(36歲)學習了許多廚藝和食物知識,他認為傳統的精華過程也是時間醞釀的結果。

他說,就如英國人把喝下午茶文化、西式麵包、糕點等帶來大馬,而我國也在美式文化影響下,在本地形成漢堡和快餐車文化。

他指出,任何一種打入本土的他國美食,都是在醞釀后才融入當地,形成一種新口味,若干年后,就成為本地人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他目前和父親經營的小食店,也是從家中製作開始到開業經營。

該店的招牌之一是用3大民族的食材和香料制成的金枕頭麵包咖哩,所使用的咖哩是經過印裔師傅特別調配,具有本土味,而麵包是西式面包,兩者結合,帶有英殖民地風采。

盧水鴻:堅持純手工製作

東發餅家東主盧水鴻(55歲)指出,他一直堅持純手工製作豆沙餅和其他糕餅,因為機器製作少了傳統的味道。

他認為認真經營,秉持工序很重要,包括所使用的器具,每一個步驟都不馬虎,才能永續經營。

“就如簡單的塗蛋汁功夫,手勢、力度和塗抹的方式都很重要,調配蛋汁時也要注意蛋汁的濕度等,而手藝必須從小學起,因此店裡員工以中年人居多。”

他也說,為了保持豆沙餅的新鮮度,堅持售完就好,不會因為要追求銷量而增加產量,同時也不做批發,因為店家賣不完回收的糕餅已經不新鮮,這會影響顧客對產品的信心。

老字號有祖傳秘方

*黃福安(居鑾縣販商公會主席)

傳統餐飲店能長久立足的原因,不外乎保留著當地人熟悉的口味,以傳統方式烹煮與調味,讓老一輩繼續品嘗,而年輕一代則感受家鄉風味。

這些老字號都有祖傳秘方,經過后代堅持而保留下來,至于是否繼續發揚或推廣,就看他們如何營運了。

居鑾的餐飲業都處于小本經營或是家族傳承,絕少沖出其他城市設立分店。

餐飲業受經濟影響

*劉錦隆(森計燒臘東主,45歲)

我在飲食業22年,從早期的小檔口經營到現在的2間店面,一路走來確實不容易,數年前為了擴充生意,進行企業轉型,設立中央廚房外銷,以批發方式經營。

以目前的經濟狀況來說,餐飲業受到一定程度影響,需要維持品質和守著低潮的階段。

業者除了要面對勞工費用、租金漲幅和水電費外,還要考慮是否調漲價錢所引起顧客的反彈問題。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