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内容丰富 8天文化飨宴传乡音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活动内容丰富 8天文化飨宴传乡音

音箱展演,参观者可以通过音箱,聆听福建闽南、兴化籍贯的童谣采集、上世纪歌谣黑胶唱片等,进一步了解本土乡音。
音箱展演,参观者可以通过音箱,聆听福建闽南、兴化籍贯的童谣采集、上世纪歌谣黑胶唱片等,进一步了解本土乡音。

(马六甲13日讯)“下南洋.传乡音3”今日在培风中学怀萱堂正式掀开序幕,活动精彩丰富,欢迎古城人前往赴一场文化飨宴,并对自己的乡土乡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由培风中学华乐团承办,兴安会馆赞助的“下南洋.传乡音3”以“福建人下南洋”为题,从本月13日进行到20日,活动涵盖展览、讲座、饮食、闽南童谣教唱等。

展区展出的有昔加末永春锣鼓队的乐器、峇峇娘惹的民俗婚礼的照片、“吉兰丹土生华人建筑展”策展人林永隆的建筑展区,还有乡音采集人张吉安进行的音箱展演,音箱内容涵盖福建闽南、兴化籍贯的童谣采集、戏班曲艺、上世纪歌谣黑胶唱片等。

获兴安会馆大力支持



今日出席开幕礼者包括甲兴安会馆署理会长吴添福、吉兰丹土生华裔协会主席林庆丰、培风中学校长黄雪莱、董事会总务曾昭明、华乐团指导老师谢培根、文化工作者赖碧清等。

黄雪莱致词时说,“下南洋.传乡音”是通过音乐会传递将失传的乡音,第一届及第二届分别与广东会馆及潮州会馆联办,活动单纯以音乐会为主。

她说,今年获得兴安会馆大力支持,给了很大的经济支柱,让从1日的活动扩展至8日的文化飨宴,希望大家能把握机会,前往参观。

吴添福说,该会馆乐意与学校、团体配合,举办有意义的文教活动,这次该会馆也感到荣幸,能赞助“下南洋.传乡音3”,通过丰富的活动,给大家带来满满的回忆。

先贤娶暹妇融入本地风俗
形成丹土生华人文化

吉兰丹土生华裔协会理事黄文德指出,吉兰丹土生华人的历史在16世纪就开始,南来的中国男子与本地的暹罗妇女结婚,并融入本地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形成自成一格的土生华人文化。

他说,早期的吉兰丹的土生华人住在沿河一带,并发展出甘榜巴西巴律(Pasir Parit),这座甘榜相信已有350年历史,住有7代人,目前人口有1500人,约200户的住家。

他说,在节庆方面,吉兰丹土生华人也庆祝农历新年、元宵节、清明、端午节、盂兰节、冬至等,如在七月十五“pai ho hia tee”(祭拜好兄弟),同时也有“pai zho kee”(祭拜祖先),也会在端午节裹粽子及冬至吃汤圆,落实华人的传统习俗。

黄文德今日出席在培风中学怀萱堂举行的“下南洋.传乡音3”开幕仪式后,为来宾带来“吉兰丹土生华人”讲座。至于语言方面,黄文德说,吉兰丹土生华人的语言,经常一句话当中可以参杂福建、马来语及暹逻语3种语言。

他举例说“Be khi(福建)noreh(马来语) lok hor(福建) reng(暹逻语) sokmo(马来语),意思是常下大雨不能去割胶。他说,老一辈的吉兰丹土生华人的语言,结合吉兰丹马来文、福建话及暹逻话,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时下年轻一代的吉兰丹土生华人,大多数是口操华语及马来语。

通过童谣歌仔戏了解
张吉安介绍10种乡音

乡音采集者张吉安把10个不同的乡音,带到马六甲与大家分享,让大家聆听福建闽南的童谣、古老的歌仔戏,加深对乡音的认识。

张吉安今午在培风中学的“百年乡音考古”的导览活动上,为大家介绍上世纪的北马、南马及东马的福建乡音。

张吉安在会上,也播放黑胶唱片及所采集的乡音,包括兴化籍贯的童谣采集、戏班曲艺、上世纪歌谣黑胶唱片等,供出席者聆听。

导览是配合“下南洋.传乡音3”活动,由培风中学华乐团承办,兴安会馆赞助。

当天的活动上也设有“吉兰丹土生华人建筑展”,由策展人林永隆负责导览。

林永隆在会上为大家介绍吉兰丹华人传统老屋的结构,以及吉兰丹华人从事的行业。

林永隆说,一般60岁以上的华人是务农为生,40至60岁则是公务员,20至40岁大多是开设摩哆店、汽车零件或相关行业。他说,吉兰丹土生华人的传统屋子,外观像马来屋,内部设计却是中国式闽南风,历史最悠久的有超过120年。

他指出,吉兰丹华人非常注重他们的文化,甚至比华人更华人,比马来人更马来人,他们对所居住的传统老屋格局,也非常讲究。

今天的导览活动也吸引不少学生参与,反应热烈。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