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农不要被中国进口商削价 毛燕出口 应大马主导 (下篇)
独家报导:邱玉珊
(吉隆坡13日讯)大马亚燕农公会主席洪木坤指出,国内逾70%燕农反对毛燕出口中国!
他说,若毛燕可出口至中国,等同把主导权交给中国,届时燕农将面对中国进口商的“削价”打压,毛燕价格或跌至每公斤800令吉至900令吉的贱价。
“出口毛燕原料的主导权应由我们决定,不能交给中国进口商,他们压低价钱,与印尼燕窝商斗低价,燕农形容被压着打,无论是毛燕原料出口,短期而言对燕窝商有利可图,但长期来看,则是燕农危机。
“国家损失的不只是外汇,也会再失去另一个主导产品,如同我国的橡胶和棕油,原产品出口了,至今我国却进口其他橡胶和棕油成品。”
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痛斥燕窝商为了己利,而散播出口毛燕有利燕农的言论。
2010年发生血燕风波时,毛燕售价每公斤为6000令吉至7000令吉;2014年,中国批准9间加工厂加工处理的燕窝可出口中国后,毛燕价格为每公斤800令吉至900令吉;时隔2年,如今毛燕价格每公斤为4000令吉至5000令吉。
洪木坤举例,若中国进口商以每公斤1500令吉价格出售我国毛燕与印尼每公斤2000令吉比较,即印尼燕农就被迫要贱价出让。
环境产量达不到出口条件
洪木坤指出,以我国目前的燕窝行业监管和环境,毛燕仍达不到出口的条件。
他说,有某燕窝商会称我国燕屋有6万间,正式向兽医局注册约1万2000间,但实际上,经过“血燕风波”后,许多燕屋无力经营已关闭,目前估计剩下4万间,但正式符合溯源追踪和供应毛燕的燕窝,不足80%。
换言之,若1万间已向兽医局注册的合格燕屋,其实也只有800间燕屋所采集的毛燕供应给本地燕窝加工厂,其他的燕屋是失败,无法经营下去。
“我国的毛燕根本不足供应本地19间可输华的燕窝加工厂,并无毛燕囤积,毛燕产量跌了40%,若可出口中国,毛燕产量不足以应付。”
另外,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燕窝研究博士庄赐怡指出,根据兽医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向兽医局注册的燕屋,仅1万280间,预料在2020年才会达到5万间。
主导产业链发展拓商机
大马进出口商公会会长拿督蔡千根不支持毛燕原料产品出口,否则未来我国燕窝价格只会让中国经销商牵着“鼻子”走,马来西亚燕窝最终沦为中国对外压价的商品,我国丧失主导权!
他认为,政府应慎重考虑毛燕出口中国的利与弊,考虑整个产业链未来发展,如燕农、燕商、加工厂业者和出口商,不是只让某群体收益,当印尼政府因应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及考虑到限制原料及资本,限定原料出口来保护国家,但大马政府却“开倒车”让燕窝原料(毛燕)出口?
“当毛燕出口中国时,中国经销商可大量进口我国毛燕,在足够存货情况下,压低印尼正规燕窝价格,丧失话语权的话,业者早前投放加工处理毛燕的资金和技术将付诸流水,业者不希望看见未来毛燕在中国加工,然后由中国研发更多下游产品,再把这些产品‘回售’给我国。”
他建议,我国可邀请中国商家到来我国与燕窝加工厂投资,一同生产大马燕窝品牌。
中方指定入境口岸和加工
根据大马和中国的毛燕出口协议,中方是要求未来只能在指定入境口岸进口毛燕,必须经过加工的检验检疫监管以及加工后,才能让净燕在全中国上架。
广州检验检疫局科长温志良广州琶洲广交会举办第二届燕窝文化学术交流高峰论坛上汇报时透露,检验检疫局在收集各方面了解信息后,认为毛燕不久后将开放进口。
“若马来西亚毛燕可出口中国,未来开放进口,会采用指定入境口岸,定点加工的检验检疫监管方式。此外,一定要有加工厂才能申请进口检疫许可证。”
早前有报导指,毛燕出口必须先从钦州产业园进口,然后在其中加工处理后,才能由加工厂业者进行加工处理成净燕。
大马应捍卫燕窝工业
蔡千根指出,燕窝已成为我国一个工业,学术界更致力研究燕窝营养成分及投放大量资金在研发清洗毛燕技术,这一门燕窝学问应流传给下一代,而非送给外人。
“燕窝应被视为我国重要资源,我国并非落后国家出口原料,发展中国家应致力出口成品,把资源留给自己,才对国家经济好。”
他说,并非许多国家拥有毛燕,大马(15%)是继印尼(70%)后第二产量最多的国家,毛燕应留在我国成为附加价值贸易,而非出口“自贬身价”。
他说,尽管我国主要出口燕窝的市场是在中国,正规燕窝也出口23个国家,例如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洲和越南等,除了19间可出口中国的加工厂外,其实国内还有近千间加工厂,这些加工厂处理的净燕则出口到上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