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我們四位華文老師接待來自寧夏三所中學的師生,連五位老師在內,共40人(註:19-7-2016專欄筆誤寫為“甘肅”,在此致歉)。
他們主要是來游學,前面兩個星期在理科大學學英語,順便在檳城觀光,第三個星期則南下吉隆坡和馬六甲旅游,之后就回國了。
接機那天,一如往常,我們一開始就被誤會為定居在馬來西亞的中國人,當寧夏的老師們知道我們是華裔以后,自然地也會問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你的漢語說得很好,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漢語的?然后,我們向來視作理所當然的語言能力,也會被人小小地“崇拜”一下。
這批師生雖然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但此次前來的回族只有幾位。我至今只接觸過兩位回族,而且都是在馬來西亞認識的。一是吉蘭丹分校的女華文老師馬老師,已回國;二是馬來西亞孔子學院的女志願者宋老師。宋老師來了以后,我才知道回族各個姓氏都有,不是只有姓馬。
寧夏的隨團老師有個男老師是回族,正好姓馬,從他口中得知,在他居住的地區,回族一般上姓馬、丁和納。在學生上課的第一天,隨團老師們也跟他們來大學。在學生測驗的時候,我和馬老師閒聊了一會兒。我對中國西北地區的認識幾乎是零,馬老師用手機給我展示了他的家鄉,包括我從沒見過的杏樹。
他談起黃河的水源問題,例如怎麼控制黃河上游的水源分配,以便處于黃河下游的省份分配到足夠的水源。我覺得他的腦海裡有一片廣袤的天地,而我從未想過類似的問題,顯得我的生活格局極其狹小。
我在上海四年的留學經歷,讓我和馬老師有一些共同話題。馬老師的兒子畢業自同濟大學,正好在我就讀的復旦大學對面。我們聊起世博、清真菜、火車。我對中國清真菜的印象主要是“蘭州拉麵”這個關鍵詞,因為許多清真餐廳的店名就是蘭州拉麵,從前復旦大學北門對面就有一家蘭州拉麵,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從馬老師口中得知,蘭州拉麵其實不是蘭州人推廣開來的,一般上是青海人在推廣。從前我常去的那家蘭州拉麵,牆上也掛著一張很大幅的青海大清真寺的圖片,看來店主應該也是青海人。
聊著聊著,我頓時錯覺自己回到了中國,而我其實畢業六年來,都不曾回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