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狗:分化人民电影节
自称鼓励及推广马来电影的第28届大马电影节出自一片“好心”,设立“非马来语组”的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以及最佳电影奖项;连全民支持的电影《Ola Bola》和《Jagat》都被归类为非马来语电影,结果引起争议。
小小电影节对其他语言电影诸多限制是大马政治缩影,大家会联想到只限马来人加入的巫统一党独大,成立国阵让其他种族政党加入,才由大哥来分配议席和官位。
即使是前副首相慕尤丁成立的新政党大马土著团结党,也脱离不了种族观念的“小巫统”,只限土著和马来人入党,其他种族入党只能作为附属党员,只有土著党员有选举权利,由此印证执政党或离开的人一直无法脱离种族思维。
香港名导杜琪峰对中国和香港的合拍电影引起的矛盾,这么说:“现在香港和中国的事情,很多时候是‘阿爷未吹鸡,你自己先跪低’,这种思想要不得!”意思是上头还没下放指示,下属已怕得自我限制。
正如联邦宪法主张多元种族、宗教与文化,没说过一个人必须拥有70%马来血统才有资格成为大马公民,因此国家电影发展局凭什么说,马来语超过70%的电影才算是“大马本土电影”?
大马电影导演协会阿都拉欣阿旺说“允许非马来语电影竞争最佳电影,近乎羞辱联邦宪法,也不尊重国家原则。”这句话就彻底羞辱大马立国根基了,捍卫国语的确人人有责,不过捍卫多元价值更重要。
间接失去竞争力
小小的大马电影市场,一部电影别说是冲出海外,要吸引本土观众买票入场也是难事,处于弱势的非马来语电影不是更值得鼓励和援助吗?难道电影投资人、工作人员也需要看种族吗?
我们要感谢几位马来电影人艾法林和祖莱拉提夫为非马来语电影发声,尤其是莫哈末诺说“马来人看起来害怕与其他种族竞争。我真的以马来人身分为耻。”此话道出,马来人与非马来人从小就在不公平的平台竞争,政府单位一直以维护马来人为由,订下不公平的规则,间接让马来人失去竞争力。
如果这是“马来语电影节”,大家不会介意奖项以语言分组,就像外国电影节有“最佳外语片”的奖项,重点是这是用纳税人的钱举办的大马电影节,凭什么花人民的血汗钱来分化人民?
通讯及多媒体部长拿督斯里沙烈赛益后来宣布,电影节的最佳电影奖项开放给所有本地电影参选,同时增设最佳国语电影奖,算是平息了争议。只是,保守马来电影人的意识型态,又怎会说改就改?非马来语电影的前路,不会就此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