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蘿夏:入微── 織女與七仙女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亞蘿夏:入微── 織女與七仙女

乞巧節的沒落,主要是引不起現代人的共鳴。因為自由戀愛已是新人類與生俱來的人權,不像以前那麼可望不可及。牛郎織女故事的主旨,就是反對家長壟斷婚姻自由與自主的權利。



愚見認為,現代人忽略乞巧節的另一個原因——它沒有代表性食物。人們重視端午與中秋,因為有粽子與月餅。冬至都有湯圓,新春更不必說,餐餐大魚大肉。不妨去問新人類什麼是重陽節?沒有特別食物,就沒人記得,何況重陽重視寒食,就是不舉炊,只好吃隔夜冷飯。

小時候每到乞巧節都不會忽略,因為那是個自由戀愛剛萌芽的年代,還有許多不自由婚姻,愛的是一個人,嫁的是不愛的另一個人。每到七月初六晚,照例到兩處觀看乞巧節的慶祝盛會。

那時住在荷蘭街,上段路有一處最熱鬧,最多人參觀,它有一個機械景觀——牛郎與織女會移動,他們一會兒相聚,一會兒隔離。做得精緻,旁邊有牛,有喜鵲搭橋,牛郎肩挑兩名孩子,說是在香港訂造的。那時香港也是許多人可望不可及的繁華都市,熠亮的明星住在那裡喲!



隔一條街外的雞場街,也有人擺設慶祝,只是不及荷蘭街盛況。

只知這個慶祝會像做銀會,每月收少許錢,參加的都是女性。其實,那時男性也一樣婚姻不自由。

有了牛郎織女這個傳說,又有一個九十巴仙相似的七仙女與董永,俗稱天仙配。只是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專有紀念夜,七仙女與董永沒有專屬紀念日。世事卻也公平,電影愛拍七仙女與董永的苦情戀,華語片幾乎沒有電影拍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只有粵語片與福建片。僅從陳年電影海報看到上海昔年拍過《牛郎織女》,女主角是很矮的顧蘭君,她那時可是紅星。

七仙女與董永,中國就拍過兩部黃梅調電影,嚴鳳英與王少舫由主演升級到指導。第一部是桑弧導演,第二部他是編劇了。普通影迷可能不知道桑弧是誰,張迷如果不知道就不是張迷了。手頭有法國華僑多年前寄贈的首部《天仙配》,一直擱置沒看,是怕回憶裡甜香美味的糖變質。

更多資深觀眾會記得當年邵氏與離巢的李翰祥搶拍《七仙女》,更令人們冷落了織女。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