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记者插班生(下篇) 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赶稿压力如置身地狱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零秘密‧记者插班生(下篇) 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赶稿压力如置身地狱

柔佛古庙众神夜游庆典采访工作,虽紧张又汗流夹背,却让曾有为(后右2)、叶芷妤(后右4)和刘思辰(后右6)累积宝贵的采访经验。
柔佛古庙众神夜游庆典采访工作,虽紧张又汗流夹背,却让曾有为(后右2)、叶芷妤(后右4)和刘思辰(后右6)累积宝贵的采访经验。

报导:刘丽敏
(新山16日讯)赶稿的压力,犹如置身地狱,实习记者直呼,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拉曼大学中文媒体新闻系学生曾有为(23岁)说,新闻采访工作,最让他摸不著头脑的,是在处理一则新闻或专题报导时,需要多久的时间来完成。

他说,初来实习时,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实习后才明白到,纸媒记者每天都得面对赶稿的压力,记者要如何应付这股压力,非常重要。

惟他质疑,如今什么都讲求快的资讯年代,若新闻只求“快”而不求“实”,赶在截稿之前所赶写的新闻,可能在新闻素质上,达不到“实”的要求。



他认为,一些未获求证的新闻,不应该为了“快”而被刊登出来,因为“快”不是新闻唯一取胜因素。

他坦言,目前网络媒体讲求的是速度,媒体间的竞争也讲求速度,惟他始终认为,新闻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更为重要,需要时间经过求证。

韩江学院的新闻系学生叶芷妤(20岁)也笑言,学习如何写新闻,首要先决条件就是要快!

花45分钟写完3则文

芷妤说,实习时,最快速度是曾在紧迫压力下,花了45分钟写完3则文。

“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新闻的理论,惟在实习的过程中,是学习如何在最快的速度内,完成写稿的工作。”

她形容,在《中国报》实习,碍于新闻要赶晚报,所以在处理新闻写作上,时间比较紧凑,有时觉得如同身在“地狱”。

拉曼大学中文系学生林思辰(23岁)以为采访是分轻松的工作,记者每天可以打扮得光鲜亮丽,活在摄影相机镁光灯的背后。

“原来,记者是一份挺有压力的工作,有时因赶稿写错新闻被责骂等,都需要时间适应。”

为新闻真实性不惜被骂

记者是“冷血动物”!

刘思辰(23岁,拉曼大学中文系学生)说,记者常被置疑为何为了挖新闻,在事主伤口上撒盐。

惟她觉得,记者也是为了让读者知道新闻真实的一面,就算被骂,也是无可奈何的,有时甚至还得收起对事件产生的个人情绪。

她认为,也因为读者有兴趣追看新闻的跟进,所以记者才会去“追”新闻,同时在报导一个新闻时,应竭尽所能地在获得各角度的讯息,才是平衡报导。

“记者为了找出新闻真相,只好去挖掘被隐藏的一面。”

叶芷妤也认为,媒体是第四权,在一些时事敏感的课题上,扮演着“看门狗”(Watchdog)的角色,适时地提出问责,以做好记者的本份。”

她也觉得,记者这行业还可以认识到许多人,从中学习交际手腕,打好人脉关系,有帮于在各个领域中,掌握到最新资讯。

即时采访手忙脚乱

柔佛古庙游神“酿意外”,即时采访,手忙脚乱!

曾有为说,第一次有机会采访柔佛古庙众神夜游庆典,现场传出氢气球爆炸事故,因现场场面混乱,有点手忙脚乱。”

“这是第一次需要在采访现场中,作出即时反应,现场写出案发经过的新闻内容。”

他说,因为当时很紧急,向知情者了解情况后,便要很快速地掌握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发生,即要直接汇报现场状况,又要组织新闻架构,这非常有挑战性。

这次宝贵的采访经验,让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叶芷妤说,虽然她住在新山,惟未曾参与游神,因采访关系首次观赏游神活动,从洗街、绑神轿、众神出銮、众神夜游到回銮,每一个环节都参与采访。

“也让我觉得站在最前线看事物的感觉很好,感受到参与游神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秉持一种使命感地去完成任务,非常感动。”

新闻平台应多元化

媒体转型,才可吸引年轻人!

刘思辰觉得,平面媒体可合时宜地作出改变,尤其多关注年轻人爱看的新闻,便可吸引更多人阅报。

“报馆应开始将新闻平台多元化,除了推出电子报之余,也延伸发展手机应用程式。”

曾有为则说,在大学的财经课讲师,并不会死板板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经济学,而是以大众媒体的角度,将专业的经济资讯传达。

他也说,实新闻也是如此,要简单易明,让民众每天能接收到不同的资讯,例如财经新闻全都是专业用语的话,那就不多人看了。”

课堂知识派不上用场

理论与实况差很大!

叶芷妤笑说,实习后才发现,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都派不上用场。

“例如在课堂上教导的写作方法,如悬疑性写作、小说性与金字塔写作等等,在真正的新闻呈献上,都不太能派得上用场,反而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

她也觉得,选读新闻系与加入记者这一行业,可以见识到许多人,看尽人生百态之余,也可以在这工作的平台上,自我挑战。

曾有为说,在课堂上学习新闻,当中最能运用在实习中的科目,就是翻译学,因在实习中,当翻译马来报或英文报的新闻时,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派得上用场。

“只是在课堂上所学的翻译学概念,是先虚后实,惟中文报的呈现特点,即是将新闻要点放在第一段。”

他也说,在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语言的报纸所呈献的新闻也不一样,所以翻译其他语言报章新闻到中文报时,得消化整篇新闻内容时,重新整合再诠释成新闻。

纸媒可信度较高

“网络流传许多假新闻,而且有很多是虚构的,所以我还是选择相信报纸上的新闻,可信度较高。”

因此,实习生余思敏(24岁,拉曼大学中文系学生)觉得,纸媒应该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读者。

“报章可以在排版与新闻内容,取得平衡,以吸引更多不同层面的读者。”

她觉得,虽然纸媒面对许多竞争,越来越难吸引更多读者,但纸媒还是可以发展下去,因为依旧是可信度较高的媒体。

叶芷妤也认为,社会上不可能没有报纸,尤其纸媒新闻可信度比一般网络媒体来得高,例如在全国大选时,很多人还是选择买报纸,获得大选竞选的资讯与结果。

“其实喜欢看报纸的人,还是有的,所以报纸 不会被淘汰。”

她觉得,本地的阅读风气不比外国好,但本地的纸媒发展还是有进步空间,即如何去扩大读者之余,也培养人们的阅读风气。

实习感言

★叶芷妤: 有一种滋润的感觉

实习过程中,虽然很忙碌,但在地狱中活到很幸福,就是有一种滋润的感觉。

虽然有时新闻处上觉得很赶,但从中学习到很多,因为可锻炼自己的能力,很辛苦,但很值得。

★余思敏: 有待加强语法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觉得自己有不足之处,例如在写新闻时,遇到词穷与语法的问题,希望自己能有待加强;我也非常珍惜这段实习的日子。

我想借着这次实习的经验,与身旁的人分享,起初我对于这份工作有些胆怯,但最后我觉得,当记者很不错,在毕业也可能也会从事这一行。

★刘思辰: 沟通与准备最重要

在实习的期间内,学到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如何地做好沟通与事前准备的工作。

有次采访有关房地产的记者会,受对许多房地产专用名词,不是很明白,需要时间慢慢消化,这让我意识到,每当去进行一个采访工作时,都要事先做好功课。

作为一名记者,不耻下问也是一件重要的“功课”之一,要问到明白为止!

★曾有为:提问题应“恰当好处”

做记者这一行,培养与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技巧,非常重要,所提问的问题,也要“恰当好处”,否则自己问不到能带出新闻重点的问题,受访者也答不出重点,那就写不出一则好新闻了。

大学毕业过后,或会投身于媒体行业,如网络媒体资料记者或数据记者(data journalist)。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