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業‧經營神料店朝向精品化 黑炭手藝品最亮眼
獨家報導/攝影:李嘉茵
(怡保18日訊)只要有心,鐵杵磨成針!
自小熱愛手工藝品製作的蔡玉玲,憑著自己這項愛好,在神料業領域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理想天地。
神料業入行門檻低,市面上的神料店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加上華人傳統節慶的祭祀文化逐漸式微,神料業前景難料。
蔡玉玲開設的鑫材神料行在舊街場區已經營1年的時間,累積了不少客戶。此外,也逐漸成為遊客們熟知的手工藝品店鋪之一。
她的店面一側設有一道櫥窗,不像傳統神料店面對滿了神像或是貨品,而是精心擺設了她的最得意的黑炭手工藝品。
裝飾品不粘炭屑
黑炭手工藝品有大有小,小至數百克的空心炭,大至超過10公斤的黑炭。這些黑炭經過特殊處理,捧在手上也不見粘上任何炭屑。
蔡玉玲隨著黑炭本身高低起伏的形狀,用膠水把金元寶、金銅板、小財神、鳥、算盤、黃梨、金粉等黏在黑炭上,把原本黑漆漆毫不起眼的一柱黑炭,變成了金光燦燦裝飾品。
她說,這些外形完整、形狀紋路各異的黑炭,都是自己前往太平炭窯,在黑炭堆翻尋一整天的珍品。黑炭運回店內后,她便開始構想要如何裝飾,比如早前找到的一塊黑炭,放在店裡已有約1個月的時間,已打算在它身上打造一艘龍船,寓意一帆風順,但目前她毫無創作靈感,所以暫時擱置。
她說,黑炭是神誕上其中一種招標吉祥物,意即廣東話“長嘆”,長期有足夠的金銀財寶供享受;另一種說法是黑炭有吸水氣及輻射功用。黑炭吉祥物已出現在本地市場上有5年時間,惟神料行傳統上只用一條紅絲帶綁在黑炭上,而自己則會把黑炭裝飾得比較華麗。
冀店面經營成旅遊景點
雖然蔡玉玲熱愛紙紮品製作,但家中沒有任何人曾從事神料行業,加上該業的前景問題,所以不曾真正考慮開設神料店。
數年前,她在親家的支持下,決定開設自己的神料店。經過兩年的市場勘察,決定把神料店往精品式、客製化方向經營。
她說,為了突出自己的神料店經營,除了以自己的紙品手工祭品突圍,店內的貨物也以品質為先。
她說,除了基本的香燭、金銀紙,例如店內售賣的柱香都以味道清香的檀香為主,神台祭品或裝飾品也自己製作為主,例如用華麗的金紙製成的招財龜、壽桃、蓮花座、小亭子等都是顧客光顧時特別喜愛的。
她說,為了使本身的神料店生意突圍,她也有嘗試把生意觸角伸展到其他相關生意,例如在神誕時製作烏龜包、壽桃等包點售賣,即能拓展自己的生意也能嘗試另一種手工藝製作。
她說,接下來,她會努力繼續精進手藝,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把店面經營成一個旅遊景點,把黑炭手工藝品及紙藝帶入怡保。
耳濡目染學會摺紙
來自太平的蔡玉玲說,自己十幾歲時,還在唸書的年紀,由于小地方沒有什么娛樂,神廟成為當地民眾的好去處。
她說,每次神廟舉行神誕或是祭拜儀式,鄰里鄉親們便聚集在神廟裡準備供祭拜的果品、製作紙紮品,漸漸地自己也耳濡目染,學會了神料的摺紙手藝及祭品擺設等。
她說,起初跟著神廟裡的婦人們摺元寶,熟練后便開始向一些高手學習製作壽桃、蓮花等紙紮品。
“在這過程中,慢慢與紙藝培養出興趣。往后只要神廟舉辦神誕或活動,放學后我便往那裡鑽,在一旁邊看邊做邊學,遇上高難度的紙藝製作,便不恥下問的向紙藝師傅們討教。一次生兩次熟,大家都非常樂意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