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流浪者一个家 克切拉香积厨用心关怀
独家报导:林淑慧、赖可红
独家摄影:覃福荣
(吉隆坡18日讯)在繁华的吉隆坡市区,有一个地方让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感受到“家”的感觉,简单的一盒饭,温暖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肚子,还有那颗脆弱的心,这就是克切拉香积厨(Kechara Soup Kitchen)。
2006年,一批詹杜固拉仁波切的学生凭著仁波切教诲,开始在每星期六晚上,到吉隆坡大街小巷派发食物,随着规模扩大,2008年注册,正式成立克切拉香积厨,不分种族和信仰地协助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克切拉香积厨项目总监谢国良指出,布施活动并非是表面分派食物,目的是要与流浪者建立关系,才能近一步探讨和了解他们内心的深处,从旁协助他们脱离留宿街头的生活,如果还能帮助他们找到工作那就更好。
他说,根据2006年至2009年之间进行的研究,发现很多流浪者之所以流浪,不是他们选择性依赖,而是没有别的选择,包括学历、年龄、身体、家庭状况都无法迎合社会的需求,走投无路下才成为流浪者。
“有选择的人,不会刻意流浪,举例我今天若愿意提供你简单的3餐,但条件是必须留宿街头,没得洗澡、住不舒服、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你是否愿意?没有人愿意,除非是真的自我放弃,或者是精神出状况者。”
谢国良说,2010年,克切拉香积厨在获得善心人士捐助后,迁入燕美路西路的中心,并设定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1时至下午1时,在该厨房煮食供流浪者上门享用。
“他们甚至可在中心吃饭、看电视节目,还可以洗衣服,让他们感受拥有一个家的温暖。”
每月派粮食给贫老
谢国良指出,“食物银行”(Food Bank)是克切拉香积厨其中一项计划,2012年至今,巴生谷有250名受惠者。
他说,“食物银行”每月进行1次,分派柴米油盐酱醋茶给需要帮助的人,如单亲妈妈、低收入家庭、独居老人、残疾和病患等。
“此概念源自善心人士支持,捐赠各种粮食,部分用以烹煮料理派发给流浪者,部分则分派给有需要的人,由此扩大香积厨慈善活动范围。”
他说,香积厨近来获得善心人士赞助1辆设有冷藏功能的流动罗厘,协助运载粮食。
他补充,若家中孩子学业成绩标青或体育运动成绩优秀,或曾参加义工活动,都有机会获得较多粮食。
“这是为了鼓励他们让孩子在擅长的领域精益求精,未来可大展鸿图,继而帮助家庭摆脱贫穷。”
“我们也让单亲妈妈学习手工技术,如裁缝和理发,让她们可赚外快也可待在家照顾孩子,一举两得。”
他说,香积厨空间有限,无法收纳太多粮食,希望善心人士可提供宽敞的储存中心。
“粮食堆叠除了阻碍走道,还可能酿成意外,十分危险。”
他补充,最不方便的是,志工要在狭隘走道搬运食物十分困难。
他也呼吁商家踊跃捐赠食品和干粮,发挥爱心,回馈社会。
布施食物越做越大
从20包到逾千包
克切拉香积厨的布施食物活动自2006年开始,至今从未间断过,从早期一晚20包食物,至今已增加到1080包,在资源越来越充足下,协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谢国良说,每逢周六晚上10时,约200名志工将分成11个小组,前往隆市各地区派发食物,包括冼都(Sentul)、秋杰(Chow Kit)、金马(Dang Wangi)、安邦路(Jalan Ampang)、大家购物中心(Kota Raya)、武吉免登区(Bukit Bintang)、十五碑((Brickfields)、茨厂街(Jalan Petaling)、中央艺术坊(Pasar Seni)、敦霹雳路(Jalan Tun Perak)及曼谷银行(Bangkok Bank)一带。
他说,至于自2010年起,星期一至五在中心分派食物的活动,则一天准备25至300份,周日我们也到八打灵再也布施。
谢国良说,尽管政府曾在2014年禁止慈善团体,在乐天广场2公里以内进行布施食物活动,但经过一连串的反对和协商会议,政府最后放软态度。
“联邦直辖区部部长东姑安南同意让慈善团体继续布施活动,但必须符合条件,包括确保不造成过于依赖和卫生问题,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做,不曾放弃。”
提供辅导医疗服务援助
谢国良说,除了布施食物,克切拉香积厨也在扮演着福利中心的角色,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辅导、食物银行、医疗服务等,全方面协助。
他说,团队们分成3大组,即布施组、医疗组及登记组,其中登记中必须负责应付突发状况、后续跟进、辅导等工作。
“布施食物只是一个管道,让志工们可以和流浪者联系关系,进一步辅导及公共寻求解决脱离流浪者生活的方案。”
他说,志工们甚至需要陪同流浪者到医院复诊、安排手术、申请援助金、安排工作等,不仅是填饱他们的肚子,还得跟进其他方面的问题。
“根据探讨,我们发现贫穷是导致流浪者存在的最大因素,正因为贫穷,所以无法接受教育、家庭情况欠佳,在没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下,造成他们离家出走,或者被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