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流浪者一個家 克切拉香積廚用心關懷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給流浪者一個家 克切拉香積廚用心關懷

流浪者領取了食物,可坐在中心享用,同時觀賞電視節目。
流浪者領取了食物,可坐在中心享用,同時觀賞電視節目。

獨家報導:林淑慧、賴可紅
獨家攝影:覃福榮
(吉隆坡18日訊)在繁華的吉隆坡市區,有一個地方讓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感受到“家”的感覺,簡單的一盒飯,溫暖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肚子,還有那顆脆弱的心,這就是克切拉香積廚(Kechara Soup Kitchen)。



2006年,一批詹杜固拉仁波切的學生憑著仁波切教誨,開始在每星期六晚上,到吉隆坡大街小巷派發食物,隨著規模擴大,2008年註冊,正式成立克切拉香積廚,不分種族和信仰地協助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克切拉香積廚項目總監謝國良指出,布施活動並非是表面分派食物,目的是要與流浪者建立關系,才能近一步探討和了解他們內心的深處,從旁協助他們脫離留宿街頭的生活,如果還能幫助他們找到工作那就更好。

他說,根據2006年至2009年之間進行的研究,發現很多流浪者之所以流浪,不是他們選擇性依賴,而是沒有別的選擇,包括學歷、年齡、身體、家庭狀況都無法迎合社會的需求,走投無路下才成為流浪者。



“有選擇的人,不會刻意流浪,舉例我今天若願意提供你簡單的3餐,但條件是必須留宿街頭,沒得洗澡、住不舒服、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你是否願意?沒有人願意,除非是真的自我放棄,或者是精神出狀況者。”

謝國良說,2010年,克切拉香積廚在獲得善心人士捐助后,遷入燕美路西路的中心,並設定每週一至週五,早上11時至下午1時,在該廚房煮食供流浪者上門享用。

“他們甚至可在中心吃飯、看電視節目,還可以洗衣服,讓他們感受擁有一個家的溫暖。”

每月派糧食給貧老

謝國良指出,“食物銀行”(Food Bank)是克切拉香積廚其中一項計劃,2012年至今,巴生谷有250名受惠者。

他說,“食物銀行”每月進行1次,分派柴米油鹽醬醋茶給需要幫助的人,如單親媽媽、低收入家庭、獨居老人、殘疾和病患等。

“此概念源自善心人士支持,捐贈各種糧食,部分用以烹煮料理派發給流浪者,部分則分派給有需要的人,由此擴大香積廚慈善活動範圍。”

他說,香積廚近來獲得善心人士贊助1輛設有冷藏功能的流動羅厘,協助運載糧食。

他補充,若家中孩子學業成績標青或體育運動成績優秀,或曾參加義工活動,都有機會獲得較多糧食。

“這是為了鼓勵他們讓孩子在擅長的領域精益求精,未來可大展鴻圖,繼而幫助家庭擺脫貧窮。”

“我們也讓單親媽媽學習手工技術,如裁縫和理髮,讓她們可賺外快也可待在家照顧孩子,一舉兩得。”

他說,香積廚空間有限,無法收納太多糧食,希望善心人士可提供寬敞的儲存中心。

“糧食堆疊除了阻礙走道,還可能釀成意外,十分危險。”

他補充,最不方便的是,志工要在狹隘走道搬運食物十分困難。

他也呼籲商家踴躍捐贈食品和乾糧,發揮愛心,回饋社會。

布施食物越做越大
從20包到逾千包

克切拉香積廚的布施食物活動自2006年開始,至今從未間斷過,從早期一晚20包食物,至今已增加到1080包,在資源越來越充足下,協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謝國良說,每逢週六晚上10時,約200名志工將分成11個小組,前往隆市各地區派發食物,包括冼都(Sentul)、秋杰(Chow Kit)、金馬(Dang Wangi)、安邦路(Jalan Ampang)、大家購物中心(Kota Raya)、武吉免登區(Bukit Bintang)、十五碑((Brickfields)、茨廠街(Jalan Petaling)、中央藝術坊(Pasar Seni)、敦霹靂路(Jalan Tun Perak)及曼谷銀行(Bangkok Bank)一帶。

他說,至于自2010年起,星期一至五在中心分派食物的活動,則一天準備25至300份,週日我們也到八打靈再也布施。

謝國良說,盡管政府曾在2014年禁止慈善團體,在樂天廣場2公里以內進行布施食物活動,但經過一連串的反對和協商會議,政府最后放軟態度。

“聯邦直轄區部部長東姑安南同意讓慈善團體繼續布施活動,但必須符合條件,包括確保不造成過於依賴和衛生問題,所以我們一直都在做,不曾放棄。”

提供輔導醫療服務援助

謝國良說,除了布施食物,克切拉香積廚也在扮演著福利中心的角色,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輔導、食物銀行、醫療服務等,全方面協助。

他說,團隊們分成3大組,即布施組、醫療組及登記組,其中登記中必須負責應付突發狀況、后續跟進、輔導等工作。

“布施食物只是一個管道,讓志工們可以和流浪者聯繫關係,進一步輔導及公共尋求解決脫離流浪者生活的方案。”

他說,志工們甚至需要陪同流浪者到醫院複診、安排手術、申請援助金、安排工作等,不僅是填飽他們的肚子,還得跟進其他方面的問題。

“根據探討,我們發現貧窮是導致流浪者存在的最大因素,正因為貧窮,所以無法接受教育、家庭情況欠佳,在沒有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下,造成他們離家出走,或者被遺棄。”

20160819mb66-noresize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