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消費與薪酬需平衡

我們現今生活所在的,是一個高消費社會,但市場薪酬架構,卻依然處在低水平。

一個大學畢業生,踏入社會工作後,不是煩惱著要如何施展抱負,而是要傷透腦筋,以有限的收入在城市生存。

大馬一般非專業性大學生的起薪,在2100令吉至2800令吉之間。如果有超時津貼,或其他交通津貼,醫藥福利等,還算勉強可以應付個人生活。

但付了佔薪水三分之一的房租,還有水電費、交通費、一日三餐、服裝費之後,可以說袋子裡根本沒有餘錢了,莫說奉養父母,連要給父母一點零用錢,都沒有能力。

每個月都是月光族的大學生,如果偶有健康出了問題,動輒數百令吉的醫藥費,或家裡人有急用,那財務就會出現赤字了。

想要結婚,生兒育女,自置居所,就更遙不可及,現今的房產都被炒到天價去了,城市中最普通的房子,都要價至少20萬令吉。除非有父母支持,否則,年輕人在30歲都未必能擁有自己房子。

高消費,低收入,這樣的社會結構,讓人生活得極為不安,也生活得有極大壓力。在內有工作和生活壓力,踏出門,車多人雜,環境擠迫,處處都是壓力,而壓力正是百病的根源。

開支與收入不成正比,是讓社會出現形形色色社會問題的原因,非法借貸,殺人搶劫,各種方式的騙局層出不窮,整體來說,就是一個沒有讓人覺得沒有安全感的社會。

政府應視生活消費指數,適時自動調整薪酬架構,不能假裝看不見這社會上,年輕打工族的困境,任由大企業以種種名堂,剝削員工,公司賺大錢,卻不顧員工的生活。

政府也應增加各種公共交通設施,減少個人自備交通工具,一來可讓公眾省下開支,二來可減少塞車的壓力和時間的浪費。

另一項能幫助人民減輕生活壓力的便是,增加公共醫療服務,特別是各種高昂費用的癌症藥物。

國民安居樂業,是打造一個健康社會的基本條件。執政者,應讓人民生活得舒服一點。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