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當代社會經濟議題 看藝術展瞭解敦馬時代

■“馬哈迪時代”是ILHAM畫廊第3次展出,共逾百套藝術作品供參觀者鑑賞。

獨家報導:黃介琳

(吉隆坡20日訊)ILHAM畫廊從7月24日起至11月20日,推出主題為“馬哈迪時代”藝術展,藉由26名國內知名藝術家從90年代至最近的作品,反映前首相敦馬哈迪領導大馬22年間,發生的種種現象、議題及對日后國家社會的影響。

ILHAM畫廊解說員阿扎迪亞接受《中國報》訪問時透露,藝術展雖名為“馬哈迪時代”,卻非馬哈迪的個人肖像展,而是馬哈迪于1981年至2003年統治時期,當代藝術家的各種創意作品。

“馬哈迪時代也是大馬視覺藝術領域轉型的重要時期,可以看到許多藝術家透過作品回應當時複雜的社會經濟議題,能助我們了解當代國情並獲得啟發,除了官方說法,還有其他不同觀點。”

瞭解當代人展望

阿扎迪亞說,藝術展內逾百套包括畫像、雕塑、影像、影視結合及模型等作品,都是90年代至近代作品,但以90年代居多。

他指出,馬哈迪時代的國民比較武斷、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更加警覺周圍議題,也開始獲取更多信息,城市居民更是面臨大轉變。

在馬哈迪時代,大馬從農業國轉成工業國、新經濟政策、“2020年宏願”、“大馬能”精神、雙塔樓、吉隆坡國際機場等的誕生,也爆發東南亞經濟風暴、安華被控雞姦入獄事件、高速公路狂漲過路費等議題。

“藝術在傳達信息方面,往往都是最直接和誠實的。”

阿扎迪亞認為,參觀藝術展者可透過作品了解當代人的抱負、展望和心聲,讓國民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再為未來做好準備。

阿扎迪亞:冀透過文化促進團結

阿扎迪亞指出,ILHAM畫廊希望透過“馬哈迪時代”這類藝術和文化展出平台,促進國民團結。

他透露,外國人很早就懂得鑑賞藝術,也愛惜藝術,會自動到畫廊參觀藝術展,唯大馬國民這方面還有待加強。

他感嘆,馬哈迪時代注重現代化發展的同時,大馬人也漸漸喪失自身文化。

“大馬是個多元文化國家,ILHAM畫廊希望能透過文化加深彼此間的理解,共享彼此的多樣性,促進和諧與團結。

他說,“馬哈迪時代”藝術展開放給所有喜愛文化和藝術公眾免費入場參觀,但需事先報名申請。

“我們也歡迎大學和學校等組織學生團到訪,屆時會安排嚮導帶領他們參觀作品。”

ILHAM畫廊週二至週六開放時間為早上11時至晚上7時;週日開放時間是早上11時至傍晚5時;週一則關閉。

詳情可電郵至info@ilhamgallery.com。

主題敏感藝術家卻步

阿扎迪亞強調,“馬哈迪時代”畫展並非政治性質,也沒有任何議程,純粹是以教育和歷史角度展示當代社會、經濟和人文面貌。

他笑稱,如今提及馬哈迪是個敏感課題,加上藝術展取名“馬哈迪時代”,藝術家和收藏家往往在聽聞主題時卻步,讓ILHAM畫廊蒐集展出作品時困難重重,面臨極大挑戰。

他透露,ILHAM畫廊是由前財政部長敦達因在2015年8月創立,創立的同時也推出主題為“描繪國家”(Picturing The Nation)的首炮藝術畫展,而“馬哈迪時代”是該畫廊第三場展出。

“這些作品都是畫廊租借而來,操作資金來自私人贊助。”

他說,畫廊從2015年開始準備“馬哈迪藝術展”,具體籌備時間長達1年。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