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佩勋:高收入国目标,务实吗?
──财经组副主任
大概两年半前的某一天,电访一位由黑发干到白发的房地产估价师。谈到前景,他非常悲观,不只针对房市,还有整个大经济环境。
他说:你去城中向来人潮很多的商场看看,去坐一个小时观察人流、看看买气,你就感受到经济有多差了。
我没有真的去商场坐个一小时,但当时大概就是美联储开始收紧量宽政策的时候,国内房市确实很快降温,股市也在坐着过车山。经济差,是感受到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是好是坏,问商家就对了。哪个温度哪个景气,不是一个统计数据就能给出来的。
首相署表现管理及履行单位( PEMANDU)总执行长拿督斯里依德利斯上周就引述一个数据说,大马人已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因为大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per capita,以下简称人均收入)已从2010年的8280美元,提高到1万570美元 ,距离高收入国的标准只相差了15%。
根据世界银行今年7月1日最新定义,中低收入国人均收入是介于1026至4035美元;中高收入国的人均收入介于4036至1万2475美元。高收入国的人均收入,是1万2476美元以上。
世界银行去年确实已把大马列为其中一个中高收入国;以依德利斯的数据,我国在距离2020年的这4年内,人均收入得再增加至少15%。
贫富差距问题难治
但是,单凭一个数据,就评断我国已脱离中等收入陷阱,是依德利斯太乐观,还是现实确实如此?中高收入国的人民,就真的脱离了中产陷阱吗?
政府近年确实放很多焦点在中低收入群,所以才有40%最低收入群(B40)、40%中等收入群(M40)等字眼的出现。但至今提供的各种援助,大部分只看到短期效果,无法真正根治贫富差距问题。
在这个经济大环境下,我国真的可以在4年后晋升为高收入国吗?与其死死纠缠于一个数字一个目标,是否还有更务实的措施,解决这个国家当下所面对的瓶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