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岁月坎坷 丧父.失学.行乞
(新加坡23日讯)纳丹的成长岁月相当坎坷。
8岁那年,他酗酒的父亲某天突然买螃蟹请全家人吃后,便饮下清洁剂自尽,全家人一度为了逃避债主,匆忙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麻坡搬回新加坡,常得寄人篱下并受人白眼。
16岁那年,他第2次被学校开除后,还沦为乞丐。
《联合早报》报导,65年,这可能是一个人的寿命年数,但对新加坡前总统纳丹而言,这只是他人生当中,奉献给公共服务的年数。
纳丹曾在工会、外交部、国防部等多个岗位服务,包括当年参与成立全国职工总会,也是外交部成立时的第一批外交官。
他的公共事业生涯,与新加坡的建国里程碑同在一条线上。
纳丹让人们难忘5件事
1)家贫被赖是贼
纳丹8岁那年,酗酒的父亲某天突然买螃蟹请全家人吃后,便饮下清洁剂自尽。
全家人一度为了逃避债主,从马来西亚麻坡搬回新加坡,寄人篱下并受尽白眼,一些亲戚还奚落纳丹的母亲。
纳丹16岁第2次被学校开除后还沦为乞丐。当时,同学遗失课本,级任老师一口咬定是被家境贫困的纳丹所偷。纳丹在个人回忆录中写道:“我说什么,他都不信。我当时认为,穷人的正义得不到伸张。”
被开除的纳丹无颜面对母亲,带着一瓶咖啡和几本书离家出走,而播映淡米尔语电影的戏院及阿拉伯街和桥北路的五脚基等阴暗角落,成了他的栖身之所,甚至向路人乞讨食物。
他写道:“到处闲荡直至黑夜降临,然后找个不会被人赶走的地方睡觉;今时今日,当我舒适地乘坐轿车在夜里经过市区时,我仍难以摆脱那些记忆。”
由于家贫,纳丹少年时便踏入社会,获得奖学金唸大学时已经28岁,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他说:“身为辍学者,除了小贩助手,我从没想过还能当什么。我希望向步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说明,今时今日,只要你有受教育、肯努力工作并有社会阅历,无论情况多艰难,许多事情还是有可能的。”
2)愿当替代人质
1974年,新加坡面对独立后,首起国际恐怖活动──“拉裕号骑劫案”,纳丹展现危机处理能力。
当年的1月31日,4名乔装为游客的恐怖分子,租用小艇至毛广岛登岸,企图炸毁油库。其中两人是日本赤军,另外两人是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人员。他们未得逞,仅造成轻微损失。
没想到,4人闯上停泊在毛广码头的拉裕号渡轮,挟持5名船员,并扬言炸毁渡轮同归于尽。两名人质当晚跃海逃走,而恐怖分子挟持3名人质,在新加坡海面僵持整整8天,还要求派专机将他们送到阿拉伯国家,并要日本驻新加坡大使和女秘书同行。
时任国防部安全与情报署署长的纳丹,参与新加坡行动小组,与日本大使馆合作,与骑劫者进行谈判。辗转多日后,纳丹与12名政府官员自告奋勇,代替人质随同恐怖分子到科威特。
此举不仅让人质重获自由,也使整起事件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圆满解决,并反映他胆识过人的一面。纳丹1974年获颁卓越服务奖章。
3)协助发展工运
纳丹曾领导一个没有正式注册、没有名份,由政府选派官员组成的劳工研究署,但他的领导才能,让研究署得以协助全国职工总会茁壮发展。
已故前总统蒂凡那在1961年创立职总,担任首任秘书长。职总在成立初期靠劳工研究署协助,在幕后出谋献策,才得以发展起来。研究署于1962年底设立,由纳丹担任署长至1966年。
纳丹在《克服万难——职总创建初期的劳工研究署》的前言中,提到1961年至1965年是职总开展工会运动,以争取广大工人支持及与亲共工会斗争的重要年头,而研究署的任务是为工人谋福利,并争取脱离亲共职工运动的工会加入职总。
4)维护新美关系
美国少年迈克.菲在1993年在新加坡被判鞭刑,当美国出现强烈的反新情绪时,时任驻美大使的纳丹扛起维护新加坡立场的艰巨任务,在美国电视清谈节目中,不卑不亢地解释新加坡立场,并成功减缓美国民众反新的情绪,并赢得两国人民的尊敬。
1994年3月底,纳丹写信回应《国际先驱论坛报》一篇题为《令人感到不安的文化优越感迹象》的文章时,铿锵有力地做出反驳。
文章作者把迈克菲描写成是受新加坡迫害的无辜受害者,并指新加坡“决定拿迈克菲来‘杀鸡儆猴’”。
纳丹驳斥指当时5年内,有14名18岁至21岁的人被判类似刑罚,其中12个是新加坡人,两名外国人。新加坡不能因迈克菲是美国人,而特别优待他。
同年5月,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洛德,在召见纳丹时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对新加坡政府不赦免迈克菲的鞭刑感到失望。纳丹当下回应,对于美国作出失望的反应,他也感到失望,精辟的言论教人喝彩。
迈克菲因破坏18部汽车判坐牢4个月、鞭打6下,罚款3500新元(现约1万令吉);王鼎昌总统后在内阁的建议下,把鞭刑从6下减至4下。
5)热心公益
纳丹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颗心,体现在他于2000年发起的常年“总统慈善挑战”筹款活动,通过结合多项以总统名义展开的慈善活动,帮助不幸群体。
总统慈善挑战在12年内,筹募逾1亿新元(现约3亿令吉)善款,让超过500个志愿福利组织和慈善团体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