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苗(第二期) 戴面具掩饰性偏差 别为一己私欲伤害孩子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护苗(第二期) 戴面具掩饰性偏差 别为一己私欲伤害孩子

李莉莉:恋童癖接触孩子的目的,是跟孩子进展到亲密程度,这跟谈恋爱没有两样。
李莉莉:恋童癖接触孩子的目的,是跟孩子进展到亲密程度,这跟谈恋爱没有两样。
黄国辉:不是所有恋童癖都会性骚扰或性侵孩童。
黄国辉:不是所有恋童癖都会性骚扰或性侵孩童。

报导:涂素燕
摄影:练国伟



美国精神病协会把恋童癖定义为一种「性偏差」精神疾病。

恋童癖是一种病,患者需要接受治疗。

不是所有猥亵孩童的成年人就是恋童癖,也不是所有恋童癖患者都会猥亵孩童。



不管怎样,任何人一旦涉及跟儿童有关的性行为,就要面对法律责任。

任何成年人都可能猥亵孩童。

这些猥亵孩童的成年人,可能是恋童癖,可能不是。

美国心理学会会员黄国辉博士表示:“恋童癖是一种“性偏差”精神疾病。”

患者会对青春期孩童(一般指13岁以下)反复表现出性欲望,包括性幻想、性冲动、企图发生性行为。

国外一些案例显示,有些恋童癖可能从青少年时期,就发现自己对孩童有爱慕的感觉,值到他们成年,这种感觉依然没有改变。

这种爱慕之情,一般会发展到想要亲密接触、有性接触的程度。

外表无法看出来

不过,这不意味所有恋童癖都会性骚扰或性侵孩童。

因为不管怎样,猥亵孩童或利用孩童满足自己的性需求,是法理难容的行为。

他说,有些恋童癖,基于道德观、宗教因素、理智,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然而,他们并无法改变自己的偏差性欲望,“他们会因为这种欲望内疚、自责、焦虑、忧郁,有者会逃避社会,影响个人的生活。”

有一些恋童癖则会掩饰自己的情况,在家人或外人面前戴上假面具。

“他们表面可能过著正常生活,有正当工作、家庭、伴侣,从外表无法看出他们是恋童癖。”

至于那些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而伤害孩童的恋童癖,一般会不断重犯。

“当然社会无法接受任何伤害孩童的行为,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恋童癖是病人,许多恋童癖饱受自己的偏差性欲望折磨。”

他强调,恋童癖需要寻求专家的协助和接受治疗,以防范情况进展到虐待或猥亵孩童。

很少恋童癖会承认自己有这方面的问题,他趁这个机会呼吁怀疑本身有恋童倾向的人,主动寻求专业协助。

患者遍布各阶层男性占多

黄国辉博士表示,德国做过一项针对恋童癖的调查,结果3%到6%接受调查的对象,承认自己对青春期前的孩童有性幻想。

如果把这个调查结果放大到全球,恋童癖估计占普通人群的3%到9 %。

他补充:“这是一个小型研究,数据只供参考。”

男女都可能是恋童癖,不过男性恋童癖比女性恋童癖常见。

任何人都可能是恋童癖,他们可能遍布社会各阶层。

但是,许多被揭发猥亵孩童的恋童癖,从事的行业和活动,往往都是可以接触孩童的,像孤儿院义工、体育教练、老师和神职人员等。

这些行业可心以理所当然靠近孩童,家长一般都会放心让孩子跟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在一起。

所以不排除他们可能先有恋童倾向,才选择或投入这些行业。

“许多时候,孩童受到这些人性侵害,向家长求助,家长都不相信这些人会做出这种事,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威性。”

花时间培养感情
不会随机“犯案”

恋童癖一般不会马上或随机性侵一个孩子。

黄国辉博士说,猥亵孩子的恋童癖,通常是孩子身边熟悉的成年人,以及家长也认识的人。

他们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跟他们陪养感情,赢取他们的信任。

为了接触这些孩子,他们必须先跟家长或监护人建立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接纳。

他说:“他们可能主动要帮忙照顾小孩,如要帮小孩补习,教小孩打球等。”

他们一般很受孩子家人欢迎,在家长看来,他们是热心、有爱心、很喜欢小孩的人,所以家长不会对他们有戒心。

就像面对终身监禁刑罚的英国恋童犯赫克尔,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好好先生,大家都觉得他是很正常的人,直到东窗事发,大家都觉得非常错愕。

心理咨商师:纯粹侵害没有爱

心理咨商师李莉莉表示,猥亵孩子的加害者,对受害孩童是没有感情或爱的,他们纯粹要骚扰和侵害孩子。

“但恋童癖会‘恋上’或‘爱上’那个孩子。”

这是恋童癖跟一般性侵孩童的人最大的分别。

她说,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跟孩子进展到亲密程度,这就跟谈恋爱没有两样。

“有理智的成人,跟孩子相处会止于拥抱,如果做出太亲密的举动,自己会觉得伤害了孩子。”

但是,恋童癖的认知感觉和一般人不一样。

“他们把孩子视为‘恋人’,会享受跟孩子的越轨亲密举动,觉得甜蜜、开心。”

黄国辉博士说,恋童癖对“目标孩童”一般会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手段。

他们跟孩子的亲密关系是渐进的。

“开始时他们可能只碰孩子的手,跟孩子玩一些有机会触摸的游戏,然后跟孩子同房睡觉,帮孩子洗澡等,逐渐进展到更亲密的接触。”

恋童者很体贴受欢迎

如果家长或监护人及早识别出恋童癖的真面目,可以避免恋童癖跟孩子的关系进展到性侵阶段。

问题是,在恋童癖做出越轨或扭曲的行为之前,我们往往很难辨识对方是恋童,还是只是单纯喜欢孩子。

当我们喜欢一个孩子或觉得他很可爱,自然而然会对这个孩子特别亲切或亲热。

李莉莉说,我们可能喜欢跟这个孩子说话,抚摸他的头,甚至拥抱他。

“好像最近发生的英国恋童犯事件,对方是西方人,一般人只把他对孩子的亲蜜举动,视为一种比较开放的行为。”

黄国辉博士表示,恋童者平时就很会照顾孩子、陪伴孩子,很受孩子欢迎。

“所以就算他们跟孩子单独亲近,像帮孩子洗澡、触摸孩子,家长或孩子也会以为他只是在照顾孩子。”

李莉莉说,除非他们开始对孩子有更进一步的亲密举动,像是接吻、抚摸私密处或性侵,我们就知道,这已经进展到侵害孩子的程度。

病因与脑部异常心理问题有关

一个人为什么会有恋童癖?

黄国辉博士表示,科学家目前说不出确凿原因。

但许多研究显示,恋童癖跟脑部异常及心理问题有关。

有研究显示,恋童癖大脑中的“白质”跟一般人不一样。

“脑部受损、脑部缺氧、成长过程中脑部发展有问题,也可能是导致他们荷尔蒙分泌异于常人,对孩童产生性欲望。”

许多恋童癖,儿时可能也是性侵或被虐受害者,孩童时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一个人日后的心理发展。

一个孩童遭到性侵或虐待,内心会很恐惧和无助,为了逃离这种感觉,他们可能从受害者转变成加害者。

“当他们干案成为加害者的时候,他们的心理角色就改变了。”

他们会认为:“我现在已经不是无助的受害者,而是一个成年人了。”

恋童癖一般需要接受精神科的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辅导。

“不过,许多恋童癖就算接受治疗,也无法消除他们对孩童的性冲动。”

他说,这只能压制他们的欲望,使他们有自制能力,不会走上犯罪的路。

王清兰:表面友善乐于助人

武吉阿曼警察总部性罪案、虐童及家暴调查组(D11)主任王清兰助理总监表示,恋童癖患者一般看来都是很友善的人。

“赫克尔在孩童的父母亲眼里,是个很热心、乐于助人的人。”

他所到的社区,大家都说他是大好人,他教孩子英文、帮他们拍照、甚至给这些家庭金钱援助。

“一直到他被逮捕,这些孩童都不觉得自己被他性侵了,他们的父母还表示要揪出是谁向有关当局投报,反而迁怒于投报者。”

她告诉记者,英国方面目前还未提供我国警方关于赫克尔的资料。

“不过本地警方从他的社交网站,初步推测他对女童比较有兴趣,应该是位异性恋童癖。”

她说,在恋童癖犯罪中,女童一般会遭到强奸和鸡奸,男童则会被鸡奸。

恋童癖种类

◆异性恋童癖

◆同性恋童癖

◆双性恋童癖


以上恋童癖又分为

◆只喜欢孩童的恋童癖(占恋童癖的大多数)

◆喜欢孩童也喜欢成人的恋童癖

◆针对家庭成员做出猥亵行为

◆针对外人做出猥亵行为


如何辨识恋童癖?(资料仅供参考)

1. 乐意助人、有魅力。

2. 家人在短时间内就接纳他。

3. 容易跟孩子打成一片,擅长跟孩子一起打闹。

4. 喜欢跟孩子有肢体接触,包括亲吻、拥抱、摔角,就算孩子表示抗拒。

5. 跟家长打听孩子发育情况,过度关注孩子生理发育。

6. 大部分时间都跟孩童混在一起,很少同龄朋友或没有兴趣跟同龄的人来往。

7. 喜欢跟孩子独处,不让其他人参与他跟孩子的活动。

8. 经常主动要协助照顾小孩,或带孩子到外留宿。

9. 无故送孩子名贵礼物或给孩子金钱。

10. 喜欢进入孩子的房间。

11. 偏爱某个孩子,让那个孩子觉得自己跟其他人比较起来是“兴众不同”的。

12. 带幼童到“隐蔽处”,跟他们玩一些“特别游戏”,像医生帮病人检查身体(要孩子脱去衣物)
等。

13. 在幼童面前露出生殖器官。

资料来源:黄国辉博士提供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