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医话‧神奇针灸震八方
特约:文正球
针灸是中医药里最被西方认可的部分,它不需要任何药物,一根小小银针刺入身体,捻转几下便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令世人惊叹不已。
说来针灸是一门很悠久的治疗方法,久到几乎与人类同龄。远古的人住在山洞里,免不了受到风湿和创伤。病痛无可奈何之际,人们很自然地用石块去按揉、捶打,慢慢就摸索出了以砭石为工具的医疗方法,这就是针刺的萌芽。
后来人类会用火了,又发现身体病痛的部位受火烘烤感到舒服,能缓解痛苦,于是慢慢从各种施灸的材料中认识了艾灸的作用。
到春秋战国时期,针刺工具由砭石、骨针发展到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等金属的针具,针灸术和理论也得以升华。
《左传》里有一则扁鹊治病的故事,说虢国太子死了,扁鹊率弟子施以针灸,竟让他又活了过来。当然,虢太子并非真死,应该是称为“尸厥”的假死,但当时针灸治病的水准已可见一斑。
汉代形成高学术水平
战国时代开始成书的《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神、气血等为主要内容,从整体观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要领和防治原则,重点论述了经络、腧穴、针法、灸法等。
特别是《灵枢》,又称《针经》,较为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1973年,长沙发现的马王堆汉墓群轰动世界,其中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关于经脉的著作,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征表现和灸法治疗,可见针灸在汉代已形成了很高的学术水平。
而大约成书于汉代的《难经》以阐明《内经》为要旨,不仅有奇经八脉和原气的论述,还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提出了八会穴,并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作了详细的解释。
文正球──中国中医大学毕业,具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担任威马可国际中医学院学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