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同行‧日军征苦力耕种辟小镇 好旺村见证日侵历史 | 中国报 China Press

70同行‧日军征苦力耕种辟小镇 好旺村见证日侵历史

矗立在路口的好旺村路牌,引导人民进入一段重要的历史回廊。
矗立在路口的好旺村路牌,引导人民进入一段重要的历史回廊。

报导:吴振威
好旺村,是一段重要的历史回廊!



在距离丰盛港兴楼大街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好旺村”(Kampung Hubong)的新村。

这里曾经是个人口达到2万多人,拥有一段非常珍贵历史的地方。

根据历史记载,好旺村早前并不被称为“好旺村”,而是被称之为“新昭南模范农村”。



好旺村前村长俞景瑞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寇由昭南岛(即现今的新加坡)运来近2万华人到兴楼充当苦力辟地耕种,为日军提供粮食。

以农耕为主

当时,就出现了一个人口2万余人的小镇——“新昭南模范农村”。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后,大部分村民离开模范村返回新加坡家园,仅剩数十户人家选择留下,而在1946年中期,“新昭南模范村”成为历史,并正式易名为“好旺村”。

走过70年光景,好旺村与其他郊区新村一样,同样面对村内年轻人因缺乏就业机会,往外迁移的困境,人口也逐渐凋零。

现任村长陈文培指出,好旺村目前共有60余户,人口不过270多人。

然而,好旺村人口虽少,但村里却设施充足,拥有神庙、教堂、华小、民众会堂、游乐场、足球、羽球、篮球场等,验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道理。

除此之外,好旺也还曾于2005年荣获国庆月全国新村美化比赛亚军,在那之前,好旺新村代表丰盛港县参加全柔新村美化比赛,成功被遴选为全国赛柔佛州代表之一。

如今,仍住在村里的人主要都是小园主,以农耕为主,包括种植蔬果及油棕等,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园地栽种蔬果,村内治安良好,大家过著安居乐业的生活。

“新昭南”香炉 记载历史

好旺村的福德庙内有一鼎“新昭南”时代的香炉,历史珍贵,足以记载好旺村的历史。

在该画有龙图案的香炉上方写着“新昭南模范农村”,是由2名林姓及陈姓善信奉上,而新加坡档案局及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都曾到此蒐集史料。

村民胡玉祥(70岁,园主)指出,他5岁时随父母搬到好旺村,对神庙的历史暂无从考究,但可以知道的是,庙里的主神福德正神是特地从新加坡请回安放,多年来护佑村民。

他说,相传以前村内常有老虎及猛兽出没伤人,并噬咬村民饲养的猪等家畜。

“因此,便有村民远从新加坡将神明请回安放镇压猛兽,而后,果真就绝少听闻猛兽伤人事件,神庙也曾经经历搬迁,而现在的这间庙宇,是由村民一同出资兴建。”

他说,每年农历八月初九的神诞,村民都会邀请歌舞剧团,到神庙礼堂酬神答谢神恩,并祈求保佑村民生活安乐、国泰民安。

宝藏传闻不胫而走

好旺村真埋有宝藏?

相传,好旺村里埋藏着在日治时期,日军来不及撤退时留下的大批宝藏,曾一度吸引许多人来挖宝。

萧择康(70岁,园主)指出,曾有一名在新昭南村驻扎的日本兵,在多年后乘坐新加坡旅游团的巴士到访其住处,拿着手绘地图,询问他当时当村长的父亲,有关俘虏营的现今位置。“有关传闻不胫而走,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好旺村挖宝。”

除了有私人公司雇人到这里开采外,包括柔佛遗产基金会也曾到此处寻找日军可能遗留下来的物品。

“但就算他们使用神手或任何机械,将地面挖到多深,都一无所获,就差还没用炸药而已。”

他说,当地村民将有关地点称作“七号沟”,相信顶多就是埋藏了日军来不及撤退时藏匿起来的枪支炸弹等。

“当时那些来不及撤走的日军,都被英殖民政府关押起来当苦力,如果真有宝藏,早被挖走了,哪还等到今天。”

忆戒严生活
老村民心有余悸

老村民回忆起紧急状态时的戒严生活,心有余悸。

1948年,马来半岛进入紧急状态,英殖民政府惟恐人民接济马共(马来亚共产党)份子,建立了数百个新村,以隔绝对马共的援助。

当时,英殖民政府也就将没有迁回新加坡的数十家华人,围入现今的好旺村,并配给粮食。

萧择康叙述那段历史,他说,他在3岁与家人搬来好旺村,在他有记忆时,他记得,村民每天晚上7时就必须回到家。

他说,当时在村外周遭,都设有保安厅,若逾时才回到,就必须清楚交代之前的行踪。

他也说,当时英殖民政府也实施粮食隔离,一户家每个月只能买1、2斤的白米,不管家人多少,都是这个数量。

“如果有亲人来家里做客,白米不够,我们就只能将番薯混入白米中煮饭,英政府是不会理会这么多的。”他还说,当村民外出做工时,也不准携带任何食物,目的就是杜绝我们去救济马共分子,那段时间真的非常辛苦。

好旺村

创建:1946年
位于:柔佛兴楼南下丰盛港路5公里处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