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在津津樂道鄰國“蝶王”約瑟林的爸媽,當年為栽培兒子,如何賣掉房產和動用積蓄,以讓兒子遠赴美國的話題…
筆者卻想起,曾在台灣聆賞過當地知名盲人鋼琴家的演奏會。該演奏家因先天的視網膜病變而失明,唯公平的老天奪走其視覺的同時,卻賜予他過人的音樂天賦,其琴技自小已震驚四座。
蝶王約瑟林的父親,在孩子7歲時也因發現其天賦,決定傾盡所有,讓他實現夢想,夫妻倆更為兒子處理生活瑣事,讓他專注比賽。
上述例子,我們不難發現,欲栽培孩子成才確是不易,特別是當你還是“三無”(無財力、無物力、無人脈)的家長。
不是每個父母都有像蝶王或演奏家的家長的能力,特別是財力,也不是每個孩子在付出努力后,必能揚眉吐氣。
每個平凡家庭的背后,都有一對平凡的父母,唯這些父母儘管位列“三無”,但對孩子的愛,卻一樣能創造小小的不平凡。
譬如像殘障孩子的父母,雖然孩子的不完整,讓他們受到打擊,唯卻未讓他們捨得放棄,有者甚至為了孩子在未來能過安定的生活,縱使孩子會吃苦、受盡挫折,他們毅然忍痛把孩子送到特殊中心接受培訓,只圖孩子能習得本領,往后能自立過活。
每當殘疾兒勇于站在舞台上,面對眾人高歌或跳舞表演,筆者能發現,現場情緒最激動的,不是孩子本人,而是他們的父母。
這邊廂,孩子剛上台演出,那邊廂,父母已迫不及待跑到台前,用手機拍下孩子最讓他們引以為榮,和不平凡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