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苗(第三期) 「落單」孩童易成目標 一對一隱蔽相處藏危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護苗(第三期) 「落單」孩童易成目標 一對一隱蔽相處藏危機

報導:涂素燕
攝影:張文輝



如何防範孩子身邊的大野狼,保護孩子遠離猥褻者?
如果孩子身邊出現可疑的猥褻者或戀童癖,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孩子受到性騷擾或性侵害時,如何協助他們?

每一個孩童都可能成為性侵或戀童癖的目標。

性侵者、戀童癖通常會對那些缺乏關注的孩童下手。



管制鬆散的孤兒院的孩童、父母很少陪伴在身旁的孩童,更容易成為目標。

資深咨商師李莉莉投身親子咨商、孩童生命教育領域多年,常年都接觸很多孩童和家長。

除了辦一些孩童工作坊、生活營,她也時常帶著中心的老師、志工,一起去探訪孤兒院的孩童,為這些孩童辦一些活動。

不應對孩子過度親密

她發現,一些孤兒院有很好的制度,保護孩童人身安全。但一些孤兒院,防範措施比較寬鬆,公眾人士可以輕易接觸這些孤兒院的孩子,甚至攜帶孩子外出。

一些孤兒院可能跟她比較熟,所以放心讓她接觸孩童。

但她不禁會想:“要是我對孩子意圖不良怎么辦?雖然我是女性,但女性也可能侵犯孩童,或我帶孩子去做童工呢?”

性侵孩童的案件時有所聞,很多時候,傷害孩童的人就是孩童身邊熟悉的成年人。

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不能忽略,孩子身邊可能潛在著加害者。“我們辦活動時都不允許某一個成人或老師,跟任何一個孩子一對一的在隱蔽空間相處。”

她認為,家長、監護人、保母、孤兒院的負責人等,都必須注意這點。

小朋友一般喜歡撒嬌,許多成年人看到孩子這樣,會把他們抱到腿上,或情不自禁觸摸他們。

她表示,除了父母或公公婆婆,其他人不應對孩子做出過度親密舉動,像抱抱、觸摸、親吻,或單獨帶小朋友進廁所。

這樣做除了尊重孩子的界線和身體權,也是為了保護孩子。

美國心理學會會員黃國輝博士也認為,家長應該禁止幼童跟其他成年人單獨交往,包括私底下通過電郵、電話聯繫。

“家長應該確保宗教場所、運動團體、托兒所、安親班、學校等,有相關條例禁止成人跟幼童單獨處在密封空間。”

最佳防範從小灌輸性教育

每每發生性騷擾或性侵的事件,很多家長就會問李莉莉,如何防範這類罪案?

李莉莉認為,防範不如從教育開始,從小就灌輸孩童性教育。

她說:“現在學校或一些團體已經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並對孩童灌輸性教育。”

儘管如此,這些針對孩童的性教育可能不夠明確深入,要是家長日常沒有持續對孩子耳提面命或灌輸他們這方面的教育,孩子聽過可能就忘了。

沒意識遭侵犯

她發現,那些完全沒有接觸過性教育的孩子,就算被他人侵犯,可能也不會意識到自己遭到侵犯。

至于接受過基本性教育,像聽過一兩堂課性教育的孩子,他們雖然對受侵犯有基本認知,但他們遇到的問題是,什么程度的觸摸或行為,才算侵犯?

“觸摸多久、多少次才算侵犯?只被摸過一次算嗎?爸爸的好朋友、叔叔或舅舅,可以摸我嗎?”

她說,亞洲家長一般很少告訴孩子被阿姨、叔叔觸摸,需要向父母報備,因為可能擔心傳出去,會使到親戚不高興。

所以孩子在遭到侵犯,尤其是加害者是熟人的時候,可能會很疑惑,不向家長救助。

打聽“目標”狀況藉機下手

性侵者,尤其是戀童癖,一般會觀察和打聽“目標孩童”的家庭狀況、生活習慣,以尋找機會對孩童出手。

李莉莉說:“比如他們會問孩子父母幾時不在家,看看自己可不可以找到隱蔽空間、有多長時間對孩子下手?”

戀童癖一般會先認識和了解孩子,搞清楚孩子的喜好,他們的目的是要知道,可以用什么物質收買孩子或讓孩子屈服。

“孩童遭到性侵會疼痛,他們肯定不會喜歡這種感覺。”

這時加害者如果用物質或零食“補償”孩子,有些孩子會因而忍受痛楚。

“一些年齡太小、沒有接受過性教育、常期被家長疏忽的孩子,則可能不會抗拒加害者的親密舉動,甚至性侵,因為他們以為這是一種遊戲。”

所以家長需要時時留意,孩子跟其他成人之間的對談內容,以防範心懷不軌的成年人潛伏在孩童身邊。

沒有安全感
不敢揭露遭性侵

李莉莉說,從心理角度來看,有些孩子不敢揭露自己遭到性侵,是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不密切,孩子感受不到愛和安全感,他們出事了,可能不敢告訴家長。”

他們可能覺得,就算告訴家長實情,家長也不一定會相信他們的話。

“父母跟孩子親子關系密切,其實很容易辨別孩子是說實話還是撒謊。”

許多事情就算孩子沒說出口,家長也可以從他們日常行為的轉變中,發現孩子有些不妥。

“家長跟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很重要,這是為什么我們一再強調愛和安全感,家長日常需要和孩子維持良好的溝通關系。”

李莉莉:家長和孩子應該維持良好溝通關系,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安全感。
李莉莉:家長和孩子應該維持良好溝通關系,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安全感。

用物質收買或恐嚇

黃國輝博士表示:“孩子遭到性侵,內心世界會很複雜。”

性侵者常用零食或禮物收買孩童,他們會利用孩童的感情,要孩童保密他們之間的關系。

他們猥褻孩童后可能會告訴孩子:“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不要告訴爸爸媽媽”、“如果你跟別人講,我就會去坐牢,你要我坐牢嗎?”

孩子可能很害怕,但又擔心事件揭露,性侵者會坐牢,因為他們覺得性侵者對他們“很好”。

除了用物質收買孩童,性侵者也會用威逼、恐嚇的手段,讓孩童不敢對外求救。

相較于幼童,一些年紀較大、比較懂事的孩子,不是這么容易被零食或禮物收買,性侵者會採用威脅手法讓孩子就範。

技巧溝通
引導說出真相

黃國輝博士表示,孩童被熟悉的成人性侵后,因為內心掙扎,通常不會立刻告訴家長。

當他們想要告訴家長時,通常會先試探父母的反應。

“他們會先透露一些訊息,看看父母會相信他們說的話,還是譴責他們、懲罰他們?”

而當孩子告訴家長遭到性侵時,家長通常有以下幾種反應。

“有些家長會選擇否定,不信任孩子、責備孩子。”

如果父母的反應是:“你講什么?你那里可以亂講?”,孩子害怕家長責怪他,一般就不會繼續說下去。

一些家長會相信孩子說的話,但他們可能反應過度,吵嚷著要找加害者報復。

他表示,以上反應都可能讓孩子感到驚慌,不願意說出事實。

“所以父母跟孩子溝通時,要很有技巧。”

日常行為異樣必有事發生

遭到性騷擾或性侵的孩童,往往會出現一些反常或怪異的舉止。

黃國輝博士表示,家長日常應該多關注孩子的行為和習慣,及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一旦發現孩子有異樣,應弄清楚孩子面對什么問題。

隔離可疑者求助專業人士

◆孩子受到性騷擾或性侵,家長要如何協助孩子?

黃國輝博士說,要是孩子告訴家長自己受到性侵犯,家長應該聆聽孩子說的話,鼓勵他們把話說出來。

“研究顯示,當孩子告訴家長遭到性侵,他們講的通常都是真話。”

此外,家長需要給孩子情緒上的支持,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告訴家長。

他說,那些經常被家長懲罰的孩子,遭到性侵時,一般不會告訴家長。

“因為他們擔心家長責備或懲罰他們。”

孩子受到性侵,家長一般無法靠自己處理,他建議帶孩子向專業人士求助。

聆聽鼓勵孩子說出來

◆發現孩子身邊有可疑人物,可能傷害孩子,家長應該怎么做?

李莉莉表示,一旦發現孩子身邊有可疑戀童癖,比如看到他親吻孩子、觸摸孩子隱私部位,應該馬上讓孩子跟對方隔離。

“有時候家長會懷疑,是不是自己想太多了,這種親密程度是不是正常的,是不是誤會對方?”

她認為,就算無法確定對方是不是戀童癖,但為了孩子安全起見,家長有必要先採取行動,讓孩子遠離對方,再去調查對方是不是有問題。

至少不應該讓孩子單獨跟這個人相處;或是,只讓他們在公開場合相處。

黃國輝博士:孩童被熟悉的成人性侵后,內心會很掙扎和複雜。
黃國輝博士:孩童被熟悉的成人性侵后,內心會很掙扎和複雜。

受到性騷擾或性侵的孩童,可能出現的行為改變

◆ 開始談論一個年紀比他們大的新朋友。

◆ 有來歷不明的新玩具、昂貴禮物。

◆ 行為變得神秘、像似有秘密。

◆ 變得害怕某一些人,或害怕到某一些地方。

◆ 出現一些跟年齡不符的性舉動;懂得一些跟年齡不符的性常識。

◆ 用洋娃娃或玩具模仿性行為。

◆ 使用一些新名詞來形容性器官。

◆ 因為焦慮而尿床。

◆ 態度和行為突然改變。

◆ 胃口不好;飲食習慣改變,變得沒有食慾或暴飲暴食。

◆ 變得充滿敵意、激進、情緒多波動、憂鬱。

◆ 有自殺傾向、嘗試自殺。

◆ 疏離家人、朋友。

受害孩童可能出現的反常行為

◆ 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說話。

◆ 變得不活潑。

◆ 可能因為疼痛,有意無意觸摸私處。

生理徵兆

◆ 衣物有撕裂、污漬、血漬。

◆ 私處疼痛或痕癢。

◆ 走路或坐下時不自然。

◆ 感染性病。

◆ 頻尿、私處感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