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勒:金牌、榮譽和參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張以勒:金牌、榮譽和參與

法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Pierre de Coubertin),是現代奧運會的發起人,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奧林匹克會徽就是他設計的。



關于奧運,他有一句名言:“奧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

這句話,現在聽起來,有點自命清高,也似乎曲高和寡。現代奧運已成了世界各國展示國家實力、炫耀國家形象的擂台,勝利當然是最重要的。

但人間可愛之處,正正在于這個地球上偏偏就是有些人,與眾不同,特立獨行,在條條陳規、層層框架之外,創造自我風采。



傅園慧林丹人氣漲

中國這屆奧運表現不盡理想,贏得26面金牌,比起2012年倫敦奧運38面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51面金牌,2004年雅典奧運的32面金牌,是近4屆奧運會金牌數量跌破30面的第一次。

此外,自2004年雅典奧運開始,中國在金牌榜上一直高居第二,僅在美國之后。在2008年北京奧運更以主場優勢超越美國排名第一。而在本屆裡約奧運,中國在金牌榜上屈居第三,排在美國和英國之后。

但金牌數量減了,金牌榜上的名次也掉了,中國的形象卻沒有因此而有所損壞;相反的是,還有所提升,這主要歸功于兩位運動員:“洪荒少女”傅園慧和“超級丹”林丹。傅園慧的率直樂天,林丹的帥氣敬業,讓世界各地民眾留下深刻印象,紅遍中港台。

而這兩個人,在本屆奧運,並沒有贏得金牌。沒有金牌,卻有更大榮譽。

中共政治精英大概想都沒想過,中國奧運隊這幾年來在奧運成績斐然,金牌榜上高奏凱歌,竟然還不如一個小妹妹傅園慧,讓中港台三地男女老少折服。

至于躍上金牌榜第二位的英國,其成就雖說傲視歐洲諸國,但招來讚譽的同時,也引發批評。英國引發他國,特別是歐洲鄰國媒體批評的,是其體育政策。

沒金牌卻有參與感

在本屆奧運,英國奪得金牌的賽項主要是腳車、賽艇、皮划艇、馬術、帆船等等項目。這些項目中的大部分,都是一般民眾甚少參與的冷門運動。而英國政府的體育政策,採取的是一種稱為“絕無折中”(no compromise)的資助方式。

在這項政策下,英國政府只把資金撥給有可能奪牌的項目,而拒絕撥給那些在2012年倫敦奧運時無法實現獎牌目標的項目。

籃球、排球和乒乓等廣受民眾歡迎的運動,由于奪牌無望,所以得不到政府撥款資助。政府的資金,都撥給了體操、游泳、自行車、賽艇、皮划艇、馬術、帆船等等這些有望贏得獎牌的賽項。

問題是,奧林匹克所倡導的,是民眾的參與,鼓勵運動風氣和體育精神。像馬術、帆船這些一般民眾根本玩不起的昂貴項目,國家即使贏得再多金牌,人民又有什么感受?

馬來西亞雖然沒能拿下金牌,但馬來西亞人肯定比英國人對本屆奧運更有參與感。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