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恐襲後 法國禁布基尼爭議越演越烈
(法國.巴黎25日綜合電)歐洲近年來遭到連環恐襲事件,深受其害的法國,一些區政府卻醞釀禁止穆斯林女性穿布基尼,還會被罰款。但禁布基尼的爭議,越演越烈。
目前,法國有15個城鎮頒令禁止穿布基尼,包括康城和尼斯。
據法國現有法律,法國禁止在本土所有公共場所遮蓋面孔,禁止在公營高中、初中及小學穿戴或佩戴體現明顯的宗教屬性的任何標誌。法律並授予各個市長根據本市實際情形,“保證良好秩序、公共安全、公共治安以及公眾健康”的權利,執行有關法律。
但在伊斯蘭極端分子不斷恐襲法國的背景下,有法國人遷怒穿罩袍的穆斯林婦女,當眾高呼叫她們“滾蛋”,揚言法國不歡迎她們。而法國目前有種流行的看法,認為這些婦女或者屈從於某種來自家庭的或者社團的指令,或者被“洗腦”后,自以為是在維護“自由”。
在這樣的一個現實情況之下,法國部分城鎮紛紛根據現有的法律,延伸到禁止穿布基尼。
剝奪自由穿衣權利
最新一起的案件,是一名叫希亞姆的穆斯林婦女,在尼斯海灘被4名警員喝令脫掉布基尼,還被罰款11歐元(約50令吉)。目前,至少17名穆斯林女性因穿布基尼而被罰款。
有穆斯林婦女投訴政府歧視她們,做法違反人權兼且極不人道,剝奪民眾自由穿衣的權利,與法國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主張背道而馳。
另有人認為,布基尼看起來只是一件連身潛水衣,不值得大驚小怪,對怕曬或有病在身、不可能過度接觸陽光的人來說更是不可或缺。
法最高行政法院介入禁令
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周三表示,將檢視法國幾個城鎮的布基尼禁令。
法國人權聯盟針對尼斯的李維拉市(Riviera City)地方法院的裁定,提起上訴。李維拉市法院維持盧貝新城(Villeneuve Loubet)的布基尼禁令規定。
位於尼斯以西的盧貝新城是率先祭出布基尼禁令的15個法國城鎮之一,引發法國和其他各地對於穿著全身包緊緊的布基尼泳裝、女權和世俗主義的辯論。
人權聯盟曾上告尼斯地方行政法院,但周一裁定,盧貝新城的禁止令是“必要、恰當”,以避免法國在遭受一連串聖戰士攻擊事件后的公眾失序,還認為,穿布基尼有可能被視為是一種不信任和一種挑釁的態度,從而加劇民眾之間的緊張關係。
最高行政法院的3位法官週四聽證后,必須在48小時內做出他們的裁決,從此定出一個各方期盼的法律框架。但這顯然是一個不太容易做出的裁決。
法富商不忿禁令
替穆斯林婦女交罰款
法國籍阿爾及利亞裔富商聶卡,對法國禁止穆斯林女性穿伊斯蘭服裝,包括布基尼,表示不滿,將繼續幫被罰款的穆斯林婦女繳交罰款。
他3年前取得法國公民身份后,成立價值100萬歐元(約455萬令吉)的“捍衛自由基金”,專門替因戴面紗、布爾卡等而被政府罰款的穆斯林婦女,至少繳付逾20萬歐元的罰款。
聶卡受訪時表示,自己雖然不接受布基尼及面紗,但認為民主社會之內,沒有人能夠阻止另一人選擇衣著的權利。他說:“我想衣著並不會危害其他人的自由及國土安全,我看到法國並不尊重別人的基本權利,遂拿出我的支票簿來。”
越禁越紅 非穆斯林也愛
越禁越好賣!法國多城鎮禁穿布基尼,反而帶動銷售多達200%,其中又以非穆斯林女性最捧場。
《法新社》報導,擁有布基尼商標註冊、10多年前就幫穆斯林女性製作泳衣的澳洲籍黎巴嫩裔設計師扎內蒂(48歲)說,布基尼爭議在法國越鬧越大,反而是替布基尼打廣告,銷量多達200%。
扎內蒂說:“我跟你說,週日(21日)我們收到60筆線上訂單,全都不是穆斯林訂的。”她說,平時的週日大多只有10至12筆訂單。
布基尼女性受壓迫的象徵?
法國康城、尼斯等城市禁止穿著包住全身的布基尼泳裝,有指是這種為穆斯林規範設計的泳衣,違反法國政教分離的世俗化信念,是壓迫的象徵。
法國的政策是極力防止具有宗教象徵的物件出現在公共場所,例如公立學校禁止學生配戴十字架、猶太小帽或頭紗。法國在2010年立法禁止在公共場所配戴全罩面紗(niqab)或只露出眼睛的布爾卡罩袍(burqa)。依此邏輯,在公共海灘禁止具有穆斯林意味的布基尼,也是理所當然。布基尼與布卡一樣,也被法國人視為迫害女性的象徵。
相反,英國保障穆斯林婦女選擇帶全臉面紗或穿布卡,為的是防範政治干預到宗教,維護社會的寬容與多元。英國記者艾倫諾維奇在《泰晤士報》發表評論文章說,只有“扭曲的腦袋”會認同禁止布基尼。
倫敦城市大學專研宗教與政治的講師席維斯蒂指出,法國的政策是“同化”像是穆斯林這樣的少數族裔,英國則是主張多元文化。但兩邊都不算成功,兩種模式目前都陷入危機,“兩個國家都能從彼此身上學習,有助於處理自身的少數族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