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佳:对外汉语是友谊的桥梁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刘树佳:对外汉语是友谊的桥梁

笔者在一所国立研究型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发现初学汉语的非华裔大学生就像牙牙学语的小孩。他们常把一些汉字念“走音”,譬如把“手机”念成“烧鸡”。我告诉他们不正确发音的意思,结果引来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念错的学生也尴尬一笑。在欢笑中学习汉语,不但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也能帮助学生记住汉语词语。



上对外汉语课时,我常提醒我的非华裔学生:“你们已过了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现在你们必须借助大环境来学习第二语言。要是你们能够经常用华语跟身边的华族同学交谈,你们的中文肯定会进步得很快。”

比起其他外语学习者,在我国学习汉语的非华裔要找人说华语绝非难事,原因是大多数的本地华人都会说华语(有的华人不会读写汉字,却说得一口不错的华语)。

我还设计了一项课业,即要求学习汉语的非华裔生从不同的话题入手,用华语跟他们周遭的华裔生交谈,并把对话录下,随后在课堂上播放出来。



接着,我会当场纠正视频中的发音和语法偏误,然后要求他们把正确的读音和句子记下,反复练习。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从偏误中学习华语。另外,在对话的过程中,他们也能从华裔生口中学到一些新的中文词语,一举数得。当然,我希望学生不是为了“交差”而强迫自己用华语跟华人交谈,而是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据几名马来学生所说,当华族生听到他们说华语时,脸上都露出惊讶表情。马来学生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华人听懂他们说的华语。

有一名马来女生告诉我,自从她踏出第一步,鼓起勇气用华语跟华裔生交谈后,她身边的华族朋友也逐渐多起来了。如此看来,汉语教学根本不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绊脚石。

拉近彼此距离

上其它课的时候,我看到学生们都会选择跟同族者坐在一起,用各自母语交谈,这是一种不太“健康”的现象。巧妙的是,对外汉语这门课正好在各族之间,架起一道无形桥梁,让友族走入华族圈子,拉近彼此距离。

因此,对外汉语教师们除了鼓励非华裔生在课堂上多用华语跟老师和同学对话,也应多鼓励他们在课后用华语跟身边谙中文的华人交谈,次数越多越好。

至于华裔生,若有其他种族的学生主动用华语跟你们打招呼或交谈,请以正面心态对待他们,并用正确华语跟他们谈话,请勿敷衍或取笑他们。

我始终觉得,有更多人学习我们的母语是一件好事。还有,能在使用华语交谈的过程中结识到更多友族朋友,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