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恐袭后 法国禁布基尼争议越演越烈
(法国.巴黎25日综合电)欧洲近年来遭到连环恐袭事件,深受其害的法国,一些区政府却酝酿禁止穆斯林女性穿布基尼,还会被罚款。但禁布基尼的争议,越演越烈。
目前,法国有15个城镇颁令禁止穿布基尼,包括康城和尼斯。
据法国现有法律,法国禁止在本土所有公共场所遮盖面孔,禁止在公营高中、初中及小学穿戴或佩戴体现明显的宗教属性的任何标志。法律并授予各个市长根据本市实际情形,“保证良好秩序、公共安全、公共治安以及公众健康”的权利,执行有关法律。
但在伊斯兰极端分子不断恐袭法国的背景下,有法国人迁怒穿罩袍的穆斯林妇女,当众高呼叫她们“滚蛋”,扬言法国不欢迎她们。而法国目前有种流行的看法,认为这些妇女或者屈从于某种来自家庭的或者社团的指令,或者被“洗脑”后,自以为是在维护“自由”。
在这样的一个现实情况之下,法国部分城镇纷纷根据现有的法律,延伸到禁止穿布基尼。
剥夺自由穿衣权利
最新一起的案件,是一名叫希亚姆的穆斯林妇女,在尼斯海滩被4名警员喝令脱掉布基尼,还被罚款11欧元(约50令吉)。目前,至少17名穆斯林女性因穿布基尼而被罚款。
有穆斯林妇女投诉政府歧视她们,做法违反人权兼且极不人道,剥夺民众自由穿衣的权利,与法国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背道而驰。
另有人认为,布基尼看起来只是一件连身潜水衣,不值得大惊小怪,对怕晒或有病在身、不可能过度接触阳光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或缺。
法最高行政法院介入禁令
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周三表示,将检视法国几个城镇的布基尼禁令。
法国人权联盟针对尼斯的李维拉市(Riviera City)地方法院的裁定,提起上诉。李维拉市法院维持卢贝新城(Villeneuve Loubet)的布基尼禁令规定。
位于尼斯以西的卢贝新城是率先祭出布基尼禁令的15个法国城镇之一,引发法国和其他各地对于穿着全身包紧紧的布基尼泳装、女权和世俗主义的辩论。
人权联盟曾上告尼斯地方行政法院,但周一裁定,卢贝新城的禁止令是“必要、恰当”,以避免法国在遭受一连串圣战士攻击事件后的公众失序,还认为,穿布基尼有可能被视为是一种不信任和一种挑衅的态度,从而加剧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
最高行政法院的3位法官周四听证后,必须在48小时内做出他们的裁决,从此定出一个各方期盼的法律框架。但这显然是一个不太容易做出的裁决。
法富商不忿禁令
替穆斯林妇女交罚款
法国籍阿尔及利亚裔富商聂卡,对法国禁止穆斯林女性穿伊斯兰服装,包括布基尼,表示不满,将继续帮被罚款的穆斯林妇女缴交罚款。
他3年前取得法国公民身份后,成立价值100万欧元(约455万令吉)的“捍卫自由基金”,专门替因戴面纱、布尔卡等而被政府罚款的穆斯林妇女,至少缴付逾20万欧元的罚款。
聂卡受访时表示,自己虽然不接受布基尼及面纱,但认为民主社会之内,没有人能够阻止另一人选择衣着的权利。他说:“我想衣着并不会危害其他人的自由及国土安全,我看到法国并不尊重别人的基本权利,遂拿出我的支票簿来。”
越禁越红 非穆斯林也爱
越禁越好卖!法国多城镇禁穿布基尼,反而带动销售多达200%,其中又以非穆斯林女性最捧场。
《法新社》报导,拥有布基尼商标注册、10多年前就帮穆斯林女性制作泳衣的澳洲籍黎巴嫩裔设计师扎内蒂(48岁)说,布基尼争议在法国越闹越大,反而是替布基尼打广告,销量多达200%。
扎内蒂说:“我跟你说,周日(21日)我们收到60笔线上订单,全都不是穆斯林订的。”她说,平时的周日大多只有10至12笔订单。
布基尼女性受压迫的象征?
法国康城、尼斯等城市禁止穿着包住全身的布基尼泳装,有指是这种为穆斯林规范设计的泳衣,违反法国政教分离的世俗化信念,是压迫的象征。
法国的政策是极力防止具有宗教象征的物件出现在公共场所,例如公立学校禁止学生配戴十字架、犹太小帽或头纱。法国在2010年立法禁止在公共场所配戴全罩面纱(niqab)或只露出眼睛的布尔卡罩袍(burqa)。依此逻辑,在公共海滩禁止具有穆斯林意味的布基尼,也是理所当然。布基尼与布卡一样,也被法国人视为迫害女性的象征。
相反,英国保障穆斯林妇女选择带全脸面纱或穿布卡,为的是防范政治干预到宗教,维护社会的宽容与多元。英国记者艾伦诺维奇在《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只有“扭曲的脑袋”会认同禁止布基尼。
伦敦城市大学专研宗教与政治的讲师席维斯蒂指出,法国的政策是“同化”像是穆斯林这样的少数族裔,英国则是主张多元文化。但两边都不算成功,两种模式目前都陷入危机,“两个国家都能从彼此身上学习,有助于处理自身的少数族裔问题”。